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 眼光放在世界的是大商人

眼光放在世界的是大商人[第1頁/共3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顛末數年在本地和外洋儘力開疆拓土,李嘉誠堆集了很多經曆,眼界也變得更加開闊,而他旗下的企業也越變越強。

任正非表示:“華為不成能躲避環球化,也不成能有尋求庇護的侷促民族主義心態,是以,華為從一開端建立就呈全開放的心態。在與西方公司的合作中,華為學會了合作,學會了技術與辦理的進步。”對中國很多企業來講,從海內市場邁入國際市場都是抱負的門路,但這條門路走得會非常辛苦和艱钜,途中會碰到各種百般的困難。華為之以是能夠勝利打入國際市場,就是因為任正非勇於合作,勇於麵對應戰。他表示麵對環球化趨勢時,不要封閉本身,要翻開本身。向西方學習的同時,也要和他們合作。

現在的默多克,建立起了高出五大洲的傳媒帝國,他本人也站在了天下的舞台上。作為企業的辦理者,一開端就要有一個宏偉的目標,心中裝著天下舞台,隻要如許,才氣動員企業良性生長。

這位商務官多麼但願李嘉誠能在魁北克省投資,隨便買下一座皇家室第、一個造紙廠或者一家餐廳都能夠。隻要李嘉誠情願,魁北克省就會成為李嘉誠的貿易舞台,其他的香港富商也會簇擁而至。李嘉誠的兒子都插手了加拿大國籍,他本人也於1987年景為加拿大會所的會員。

任正非明白,想要在國際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那就要獨立強大起來,不能依托外洋的先進技術。華為要有本身能拿得脫手的技術和設備才行,如許,華為和國際上那些至公司的合作才氣處於一個劃一互惠的乾係,才氣實現上風互補。

任正非以為:“華為這艘目前不大也不強的戰艦已經駛向國際商戰的汪洋大海,經曆著國際合作的驚濤駭浪。”國際化是任正非鬥爭多年的目標,他但願華為能夠走出國門,站活著界的市場舞台中心,但任正非也復甦地熟諳到,華為的國際化並非是出於辦理者的虛榮心,也不是為了追逐當下企業都要走國際化線路的時髦設法。華為要走上國際化的門路,這是儲存和生長的需求行動。

1986年,石油代價走低,石油股票也低迷,李嘉誠卻看到了石油產業的潛力。由加拿大帝國貿易銀行作為中介,李氏家屬及和黃通過合營公司Union Faith,買下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權,大賺了一筆。這筆買賣不但顫動了加拿大,在香港工商界也引發了很大的顫動。厥後,李嘉誠不竭采辦赫斯基石油的股權,到1991年,李嘉誠小我在赫斯基具有的股權達到了46%,和黃與嘉宏一共具有49%股分。至此,他們投資額達到80億港元,一共占去了赫斯基石油公司95%的股分。

默多克不甘心隻運營這一份處所報紙,他為報社製定了跨國運營的計謀目標。1963年,他采辦了香港亞洲雜誌公司28%的股分;1964年,又采辦了新西蘭惠靈頓的《自治報》;1968年,具有了美國汗青上最悠長的《天下訊息報》個人49%的股分;1989年,領受了柯林斯出版公司。默多克在環球掀起了高潮。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