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 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隻拿六分

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隻拿六分[第1頁/共3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李嘉誠的經曆奉告我們,在買賣場上,一小我如果具有豁達的胸懷,身上常常會披收回強大的品德氣場,會讓人不自發地靠近,為其帶來意想不到的財產。真正做大買賣的人,不會過量計算獲很多少利潤,而是享用做買賣的過程,這凡是也是辨彆企業家和販子的一個首要標尺。

當時,很多人都勸嚴介和放棄這個項目,因為這較著是一個虧蝕的買賣,但是嚴介和卻有分歧的觀點。他敵部下的員工說:“偶然候主動虧損才氣主動獲得,大師不要悲觀,但要重視質量。虧5萬不如虧8萬,我們豁出去了,必然要包督工程的進度與質量。”終究,在嚴介和的對峙下,這個項目保質保量地提早完成了。

1992年,嚴介和帶著借來的10萬元錢,在淮安註冊了一家修建公司,開端了本身的創業之路。當時,南京市正在扶植環城公路,得知動靜後,嚴介和儘力圖奪到3個小涵洞的項目。但是,因為項目是被層層轉包以後纔到嚴介和手上的,顛末覈算,全部項目做下來,嚴介和的公司要淨虧損5萬元。

李嘉誠說過:“做買賣必然要估計對方的好處,如許人家才情願與你合作,並但願下一次合作,我一向推行互惠精力。當然,大師在一方天空下生長,合作兼併,不成製止,但即便如許,也不能拋掉和為貴的態度。”

顛末這件事以後,嚴介和在業內有了本身的影響力。今後,不竭有人找到他的公司要求停止項目合作,他的停業範圍不竭擴大,終究使他成為一代企業大師。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嚴介和冇有主動虧損的精力,他又如何能夠拿到今後那麼多項目呢?

對於虧損,弘一法師從佛法的角度停止了奇特的解釋。他曾如許評價君子與小人的辨彆:“我不識多麼為君子,但看每事肯虧損的便是。我不識多麼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每小我都想成為財主,做成大買賣,但是如果冇有“虧損是福”的豁達胸懷,即便有機遇擺在你的麵前,你也會終究變成一個斤斤計算的小商販,眼睜睜看著機遇從本身麵前溜走。隻要那些從不計算小我得失的人,具有大胸懷、大氣度的人,才氣終究成為企業大師,因為他們曉得,一時一事的虧損或許會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欣喜。正如聞名的企業家嚴介和所說:“看似一件很虧損的事情,常常會給你帶來钜額的財產。”

1973年香港產生股災,到1974年底,恒生指數一度跌到150點。固然1975年恒生指數有所上升,但是深受股災之害的投資者們仍然“談股色變”,不肯意把手中的閒錢投入到股市中。李嘉誠卻按照當時股市低迷的環境,每股作價3.4港元,由長實發行2000萬新股與他本人,並且宣佈放棄兩年的股息。隨後香港股市持續高漲,長實股票更是升幅驚人,李嘉誠獲得的實利要遠遠高於他當年捐軀的股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