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改卷[第1頁/共4頁]
“那朱教員感覺這篇作文能很多少分?”有教員問道。
那位曹教員從速把江水源的試卷找了出來,其他閱卷教員也紛繁放動手頭的活計,圍過來見證水落石出本相明白的那一刻。
朱清嘉出門找書,其他閱卷教員則在屋裡持續修改試卷,但他們多少有些心不在焉,悄悄等候著事情的後續生長。實在大部分國人對於神童故事還是喜聞樂見的,特彆作為親曆者見證神童的出世,更是感受與有榮焉。這段經曆即便將來回到各自黌舍,也能夠作為教誨後代和門生的談資。
“50分滿分!曹教員你感覺呢?”
自國父孫元起創建當代學科體係以來,國粹一向是此中的首要構成部分,經世大學國粹研討院也與國立文史研討院並稱國粹研討兩大重鎮。固然現在在失業壓力、生長遠景、薪酬謝酬等諸多身分侵襲下,國粹已經不複民國初年那般紅火,但在官方仍然具有不小的影響力和大量擁躉者。像之類的國粹根基冊本,根基上每個有點藏書的人家都會有一套,想找倒也不消大費周章。
就在江水源對峙學習熬煉的同時,中考閱卷事情也在如火如荼停止。
“水哉水哉?甚麼意義?”很多教員第一反應都是如許。
諸位閱卷教員頓時哈哈大笑。
“德清俞氏?!”四周閱卷教員不由驚奇出聲。
奇葩畢竟是少數,殘剩的大部分則是同質化嚴峻,這一點在作文上表現也最為較著。本來以“水”為話題可寫的東西非常多,寫出來的文章應當千差萬彆纔是,但是在這近十萬張考卷中,差未幾有一半是會商“珍惜用水”、歌頌“水是生命之源”,筆墨稚嫩但論調陳腐,千篇一概又毫無新意。如果門生能描述本身身邊的井水、河水、湖水,那已經算是獨出機杼了,起碼能打出38分擺佈的高分。
七篇十四卷三萬五千餘字,再加上朱熹的集註,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淺顯人想要從中找到“水哉水哉”還真不是件易事。幸虧朱清嘉之前看過這本書,多少有些印象,翻檢起來輕鬆很多。很快他就在那邊找到了江水源所援引的那段筆墨:“找到了!的原文是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德清俞氏自前清乾隆年間以來,俞廷鑣(舉人)、俞鴻漸(舉人)、俞樾(進士)、俞祖仁、俞陛雲(探花)等祖孫五代有四人獲得科舉功名,並且都有著作傳世,是與儀征劉氏、新會梁氏等並稱的學術王謝。固然他們比不上淮安孫氏(也稱壽州孫氏、都城孫氏,明顯淮安府人更認同前者)、都城趙氏、合肥李氏、湘鄉曾氏之類縱橫軍政商學的頂級朱門比擬,但在淺顯公眾眼裡已經算得上是高不成攀了!
要說中考改卷真不是件輕易事,不但要在短短四五天內改出全府將近十萬人的中測驗卷,並且每份試卷都能夠竄改一名考生的前程運氣,其事情量和事情壓力可想而知!同時氣候酷熱,麵對千篇一概的試卷不免感受古板有趣,再加上部分門生筆跡草率不知所雲,對閱卷教員的身材和心機也是龐大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