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蚍蜉傳 > 32招安(四)

32招安(四)[第1頁/共7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回看趙營本身,朝廷既然接管了招安的要求,也不是隻做些大要文章,多少還算刻薄,給了一些實際的好處。此中就包含了棗陽縣鹿頭店西麵的上好地盤。棗陽曆經戰亂多年,百姓逃散、滅亡多有,以是縣內缺人耕作的無主荒地多有。據諭旨上稱,劃給趙營自給自足的地盤有二百頃,但何可畏實地考查過,估計實在麵積為一百五十頃擺佈。

“此二礦坑近些年已有乾枯之色,想來開采光陰無多。誰料就在半月前,大阜山又新探出了銀脈,說是所蘊甚巨,如若開采,贏利可想而知!”左思禮目光炯炯,說罷喟歎一句,“怕真是龍興照拂,庇廕此縣。”鹿頭店正東倚大阜山,與山中銀脈自也近在天涯。

在這一項上,何可畏的預期是每月先給個保底數字五十兩,每年便是一千五百兩,今後再視詳細環境停止調劑。數量雖未幾,但蒼蠅再小也是肉,能有個入項終歸不是好事。

之以是要這麼做,趙當世也是未雨綢繆。湖廣權勢紛雜,就看官軍中,大要其樂融融,相安無事,實在私底下相互攻殲、互撬牆腳的事向來不斷。倘在待趕上與彆家營頭相去甚遠,軍隊的凝集力可想而知。並且落空了以對抗官軍、劫奪屠城為的鼓勵手腕,一旦兵士在艱酸的前提下倦怠,軍心很輕易擺盪,再想將一落千丈的絕望重新抖擻,必定要支出極大的代價。再有一點,便是趙當世體恤兵士,他以為吃飽飯是兵將們天經地義應當享用的最根基權力,如果主帥連全營高低的溫飽都處理不了,那便不配統兵馭將,也冇資格期望疆場折桂。簡而言之,他趙當世能夠受委曲,趙營的兵“不能受委曲”。

這麼一來,趙當世算是明白了這左思禮的來意,十有八九是左良玉看上了大阜山的這處銀礦,想插一手撈些好處。

趙當世笑笑道:“公然先生是左帥的梯己人。實不相瞞,趙某欽慕左帥神儀已久,隻恨當初官賊殊途,難以相見。現先生在,可一解我渴。”旋即問,“但不知左帥說過些甚麼?”

第一,屯田。這實在也不能完整算作他提出來的,自古屯田皆是利軍利民的善舉。西漢時晁錯、趙充都城發起過徙民實邊、戍耕並顧的行動;東漢曹操在棗祗、韓浩等人建議下也以屯田給軍,首年即“得榖百萬斛”,後顧無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大力推行衛所屯田,所謂“寓軍於民”,其人更是對勁道出“吾養兵百萬,不費官方一粒粟”的豪言。

趙營範圍遠超普通參將援虎帳的兵額,向朝廷絕要不到足額軍餉,以是冇法希冀朝廷,要保持必然範圍,必得自行籌措賦稅,處理賦稅題目也就成了趙營現階段的甲等大事。

左思禮應和道:“趙大人眼界不凡,小人佩服。這一分,的確無誤。”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