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東印度公司的圖謀(2)[第2頁/共3頁]
台灣的地理位置當然不能跟荷蘭在歐洲的地理位置比擬,但是作為舟山群島的中繼站的話,那的確再好不過了,這裡是海島,隻要具有水兵上風,戍守上非常便當。可英國人並冇有想過要攻占整座島嶼,他們很清楚當年荷蘭人的遭受,將整座島嶼都占據,跟中國官方牴觸的風險是無窮大的。
以是周琅最後才承諾支撐科林采納軍事行動,他要借清軍的刀,斬斷這根傀儡。
“我這是被當作傀儡了啊!”
但斥地貿易基地的顧慮仍然在,那就是擔憂觸怒中國官府。那麼科林為甚麼俄然竄改態度了呢,他不成能收到東印度公司和康華利新的唆使,隻能說他們之前就又呼應的籌辦,在甚麼前提下能夠冒險。
弄清楚這點以後,之前很多的疑慮也就此解開了。
摸清楚這些資訊以後,周琅以為這是本身這段時候以來最大的收成。現在他已經弄清楚了東印度公司對他的圖謀,可東印度公司卻還不清楚周琅對東印度公司的圖謀,以有默算偶然,周琅以為本身贏的機遇更大。
可舟山群島的位置在中國中部,這一點英國人一定弄的很清楚,但根基熟諳應當是又的。畢竟明朝時候的布羽士都給中國天子繪製過皇輿全圖了,中國全圖的副本即便不在西方某個圖書館存著,那麼概圖他們必定有,不然英國人也不成能挑的那麼準,就選定了舟山群島這個幾近位於中國海岸正中間的位置。
同時他也終究想明白了其他一些征象。比如為甚麼入股以後,東印度公司對中國公司的軍事力量格外體貼,如果是出於對海盜威脅的顧慮,派一批印度雇傭兵就行了,可他恰好派出了六十個黑森雇傭兵,要曉得這些黑森雇傭兵即便是在歐洲,也是精銳軍隊,在印度疆場上,那完整就是王牌軍隊。
康華利籌算通過周琅之手,在中國複製東印度公司的印度形式,也就是用歐洲軍官,帶領中國兵士,組建軍事力量。
這個考慮,恐怕康華利從強行入股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不然實在是難以解釋,他為甚麼會對這麼一個小公司感興趣。康華利可不是腦筋發熱的年青權貴,並且也不在乎貿易好處,周琅公司的遠景也一定比在印度運營中國貿易的那些散商要好,可他恰好挑選了周琅,最大的啟事就是周琅可覺得東印度公司供應一個旗號,一個不消東印度公司直接出麵,而又能充分操縱的旗號。
自從在加爾各答被康華利強行投資以後,周琅打算的節拍就被打亂了,而後困擾他最多的,並不是公司如何生長,而是東印度公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