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春篇[第4頁/共5頁]
對大宋的重文輕武,筆者另有些其他的瞭解。固然政治上,大宋的文官權力要比武將高出百倍品級。但在餬口享用方麵,那些節度使武將的紙醉金迷比之宰執之類的文人高官卻也不遑多讓。當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就承諾大師高官厚祿。彆的這一做法也不妄殺任一名功臣武將。終兩宋319年,被殺的大將隻要嶽飛1人。嶽飛之死另有龐大的政治啟事,不成據此判定大宋官家們對武將的猜忌之心。總之大宋朝的武將們不必像韓信、徐達一樣擔憂功高震主後的生命傷害,且還可享用著驕奢淫逸。這便是筆者對‘重文輕武’這一大宋朝祖宗家法的一點膚見。
就如許,文人們的隆冬到臨了,而武將們的隆冬就此開端!
2月9日,趙光義把本身的名字改成趙炅。日下之火,光彩光輝,似比李從嘉的‘煜’字要好一些。
每小我都曉得,宋朝是文人的天國。那麼這扇天國的大門是誰給翻開的呢?很多人都會說宋太祖趙匡胤對文人就非常好了。但趙匡胤仍還會三五不時對文人們呲牙一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3月17日,剛做了5個月天子的趙光義命翰林學士李昉等10多人編輯92類、500卷的小說類書《承平廣記》和55部、4558類、援引各種冊本達1689種、478.4萬字、1000卷的百科類書《承平總類》(趙光義愛讀書是史上出了名的。《承平總類》因修成後供趙光義禦覽,每天3卷,1年看完。是以改名《承平禦覽》)
修書,在我們民族文明內核中例來都是件經天緯地的大事。除傳承文明的根基服從外,更多的是種意味意義。凡有這類以國集書,繼往開來的行動,都代表阿誰期間是昌隆充足的、當時那位國君是聖明賢能的。如《永樂大典》之於朱棣,《四庫全書》之於乾隆。
接下來趙光義做了件更大的事——修崇文館。
這一科,宋太宗取進士109人,進士落第207人,同進士出身184人。總計500人!要曉得這數字到底如何驚人,請轉頭參看趙匡胤的取士記錄:宋太祖一朝,幾近每年都開科取士,但所取極嚴。最多的一科是975年,共取士31人。起碼的是968年,隻取了6人。他在位16年多,開科15次,共取士才188人。
做完了這些,趙光義命令遠征北漢的軍隊返國。不得不平氣或戀慕趙光義。佩服的是他挑選瞭如許一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來做他生射中這件最首要的事。戀慕的是他運氣實在太好了。他哥哥暴死時竟然恰是都城武備空虛,握刀子的人少得不幸之際。究竟上當時大宋的遠征軍正在等候一個機遇、一個藉口、一小我——趙德昭或趙德芳。隻要他們此中一個俄然呈現在遠征軍虎帳裡,出示一個哪怕是捏造的趙匡胤被害證據,這些人都會為他起兵,殺回開封,奪回皇位。但讓人愁悶的是開封乃至全部大宋境內都安靜得像潭死水。德昭、德芳、乃至廷美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他們乖得出奇。對此,我們還能說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