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春篇[第3頁/共5頁]
到趙光義期間又如何呢?遠征北漢的禁軍剛一返國,趙光義就當即向天下統統節度使們下了條死號令——把你們家眷的名單全數上報!然後按名單要人,期限到京!把這100多高乾後輩都彌補到殿前司,去乾些承旨之類的賤職,就此圈養!
2月1日,剛做了15個月天子的趙光義賜名新三館為“崇文院”藉此詔告天下“揚文抑武”的決計!
回顧汗青,不管國度如何動亂、生民如何塗炭,我們從未曾扔下本技藝裡的書籍和內心一向恪守著的文明信心!就在五代如許的亂世,都一樣存留著“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它們就是當時官方存儲天下圖書,集納人間才俊之地。
這一科,宋太宗取進士109人,進士落第207人,同進士出身184人。總計500人!要曉得這數字到底如何驚人,請轉頭參看趙匡胤的取士記錄:宋太祖一朝,幾近每年都開科取士,但所取極嚴。最多的一科是975年,共取士31人。起碼的是968年,隻取了6人。他在位16年多,開科15次,共取士才188人。
這一次,天下各地所發貢士共5300多人。這些人不管家庭成分如何,更不管家裡有錢冇錢,隻要學分夠,國度就給你出來回盤費,支撐你進京寫論文。緊接著這些人就開端了喝彩——他們做夢都不敢去想,此次登科比例竟是如許高啊!
但趙光義理都不睬,到這一科新任狀元呂蒙正等人向他告彆時,天子對他們說“到任上好好當官。如發明甚麼不便於百姓的事,可儘快措置。不必上報”接著又笑了一笑“眾愛卿,你們初度當官,想必冇甚麼錢吧?如許好了,朕給你們每人20萬貫作為行裝錢”
國度第一甲士樞密使曹彬,不管甚麼時候,走在哪條街上,隻要劈麵碰到了士大夫們,他定會“引車避之”武將們的魁首也低頭了,且傳聞是心甘甘心的…這是如何一盆涼水啊。澆得大宋天下武人們都低頭沮喪,心灰意冷。就從這時起,掌管天下軍務的樞密院職位,從五代時的魁首朝廷到宋初時的與中書省分庭抗禮,到這時就隻能退居次席了。
順利拿下趙普後,趙光義又做了2件讓曆代文人頂禮膜拜之事,讓文人們從春季直接進入了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