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外察考成(求推薦票)[第4頁/共5頁]
周楠一吸氣,活動穿越者先知大法,答覆說:“小的這幾日入衙當差,閒著無事就將往年的邸報翻出來通讀了一遍,恰都雅到朝廷上個月剛公佈了一個嘉獎農桑的旨意,上麵說是處所官要鼓勵百姓多種桑樹多養蠶。”
其他兩人都微微點頭,說也隻能如許了。
這個周楠倒有幾分才調,倒不是隻曉得賦詩做詞的落魄墨客。
“大老爺說的是,每年朝廷都會鼓勵農桑,可這道政令據小的看來卻不平常。”周楠持續說道:“江浙本是賦稅重地,天下財產儘出東南。江蘇、浙江兩地本就是糧食和蠶絲的主產地,底子就不需求特地公佈一道政令群情此事,莫非縣尊就不感覺奇特嗎?另有,也是在上個月,今高低了一道聖旨,變動了本年六部的撥款,所撥的款項隻要往年的五成,這此中就值得人玩味了。”
“八法例是貪、酷、有為、不謹、大哥、有疾、暴躁、才弱。考查以後,分為平常、稱職、不稱職三等,不稱職者則要被免除官職。”這八法指的是分歧適當官的人,貪汙、為政酷烈、碌碌有為、做事不謹慎,年紀實在太大,如何也冇體例續上幾秒、暴躁打動、冇有仕進的官能,都好瞭解。
“話是這麼說,教養先非論。單說賦稅一項,我縣客歲的就冇有收齊,如何是好?”史知縣一臉的陰霾。
“是,大老爺。”周楠走進屋去,低聲道:“朝廷所下的那道鼓勵農桑的事情此中的深意是讓百姓改農為桑,縣尊你想啊,上好水田半年下來也就四五石糧食,朝廷所收賦稅也不過五六鬥,底子就值不了幾個錢。如果改農為桑,光蠶絲產出倒是種糧的十倍以上。隻顧慮的是,百姓不種糧食了,一旦糧價飛漲,卻要傷民。以是,這才公佈了一道政令看看各方的反應。”
彆的一個師爺插嘴:“縣尊,要不如許,把本年未征收的夏糧併入客歲,先對付疇昔再說,也就是動動筆改個數字。”
史知縣也是眼睛一亮,感覺這體例倒是可行。不過,他還是有顧慮:“這一關倒是疇昔了,可一但桑樹成活,朝廷的賦稅也逃不掉。在夏秋兩稅的根本上,又加一道桑絲,百姓的承擔豈不更重,到時候本官又從甚麼處所變出世絲來完稅?”
周楠苦著臉:“縣尊罰我站一個時候,大老爺剛纔一番話高屋建瓴振聾發聵,鄙人想不聽到也難。”
史傑人頓時不滿:“王典吏,本官問你該如何對付此次歲考,說這些無用的做甚?”
“妙啊,此事大妙,縣尊,無妨試上一試。”王師爺擊節喝采:“周朝班頭此議甚好,倒是個好對策。”
王師爺答覆說:“縣尊,鄙人翻看過往年的卷宗,在嘉靖三十年的時候,淮河發大水,衝了我縣上萬畝良田。剛好逢到歲考,上任知縣就上了奏摺,請朝廷減免了本縣賦稅。因而,那位大人就順利地避開了當年的歲考,後又因為施助哀鴻有功調去陝西做了一府的通判。”說完他持續感喟:“如許的功德如何冇輪到縣尊?如果我們縣再來這麼一場大水,縣尊何用如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