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八 兩封家書(六折始)[第3頁/共3頁]
“既是訛傳,孩兒隻道事情自會垂垂停歇,便不再體貼。哪料又三四日疇昔,傳聞卻愈演愈烈,竟引得東水盟都派人來問——昨日有兩人攜了東水盟旗,稱是奉盟主之令前來傳話,說夏家莊原號稱江南第一莊,理應是江南正道武林之榜樣,倘若我夏家的人竟去做了黑竹會的首級,那麼盟主即使不將夏家莊自東水盟除名,定也須不承認了我們‘第一莊’的頭銜名聲。孩兒實在氣惱,莫說此事全無真憑實據,就算‘夏琰’當真與夏家有關,單憑這一條便扼殺昔年夏家莊為江南諸家結成此盟的各式心血支出,扼殺祖父大人讓出盟主一名之寬大漂亮,未免過河拆橋、無情無義。隻是孩兒口拙,難堪情急,也未爭辯得法,幸虧同來的衛父執、謝父執說了很多好話,纔將東水盟使勸走。
“書呈夏亦豐大人、夫人台啟:
“長輩素心拙口鈍,自回京中,便身陷公私諸事煩雜,首尾難顧,內城當中偶聞大人自梅州時傳奏報,乃知大人安好,更加疏懶,久未曾與二老再有通絡。然今婚期初定,不敢忘二老梅州數月之體貼照拂,故此,提筆以告。
“乾道二年八月廿六筆”
“孩兒此番來信,是為臨安城中傳言四起,都說新近入主黑竹的君黎大人與夏家莊有莫大關聯。江湖老友多來探聽,孩兒莫知如何迴應,亟盼爹孃確告本相。
“長輩原係方外閒散,未通人間情麵;刺刺青龍穀單家獨女,與長輩瞭解之前,本已與夏家莊締下婚約。世事幻變,縱通讀典範,遍識星宿,恐亦難測冥冥之萬一——乃至,夏夫人向我二人儘傳道學心得與八卦劍法,當時本地,隻怕亦從未思惟過我與她是以靈犀自生,今後再不肯相去分飛。
-------------------
“大婚之期,初擬於二個月後,十月廿六之日。倘諸方補救順利,當週知於外。山高路遠,長輩二人難以親身登門,再行跪謝二老之恩,唯藉此書,聊作回想、聊寄難忘。
“孩兒深覺悻悻,歸家途中路過王記茶館,便入內稍坐。哪知茶館之地傳言已甚,這一去便聽了滿耳捕風捉影,大家皆雲‘夏琰’原是我夏家先人,若以‘琰’字測度,應是孩兒平輩。謝、方二位父執亦在茶館,見得我去,謝家至公子過來打問,引得整樓儘數向我圍看。孩兒一時心慌難當,隻能推說不知,落荒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