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變局[第1頁/共3頁]
從秦漢以來,交趾雖時而為藩國,但各種筆墨變遷、節日風俗,都早已經從中土皇朝傳來,隨中土之變而變。
到了四十年前,武當動源道長,奔赴交趾,大修奉詔真武祠,借朝廷大義與交趾十五府各派門,論道鬥法,定下聯盟之約。
先把這番話講出來,就是讓關洛陽放心點拿著這把刀。
這套刀法接收了當年東南本地抗倭的一些經曆,取長補短,以是非常看重刀身弧度和拔刀一刹時的應用。
那幫人來,為的是中元節法會的事情。
而現在關洛陽手上這把古刀,刀背筆挺,刀刃略寬,刀尖過於淬利,在他應用起來的時候,實則是有些不順手的。
大明都城那邊,又派越王鄭規巡撫交趾,慰勞民生,能夠將與交趾承宣佈政使、提刑按察使,一同到達成陰府,鄙人個月十五那一天,親身參加,祈天佑民。
中元大醮、盂蘭盆會,在交趾也已經是連綿了千百年的風俗。
“你是說”秋笛遊移了一下,“不太能夠,陽蓮大法師當年超度那群水盜方士,是脫手最狠,戰果最豐的一個。何況上門的人裡,另有三清觀致遠道長、聖母廟元元法師,這些與我們師長交好的前輩。”
天子禦賜玉籙大法師符令,作為盟約信物,一旦有方士大肆為禍,執此符令,能夠調集十五府正道派門,平禍安民。
他所學的金眉刀法,是以峨眉山白眉拳的東西手腕“飛鳳單刀”為根本,連絡了明朝劍經手臂錄單刀法選的一些技擊理念,顛末田公雨在疆場上實際嘗試,取長補短,多年演變而來。
秋石作為大弟子,馬上伴同秋良,去見那各方派門的前輩高人。
關洛陽把刀往上空一拋,右手接刀,法度扭轉有序,長刀繞身舞動,上刺下撩,橫旋豎劈,進退有度。
“他們籌辦在山下鎮子裡住幾天,比及師父返來。”
勒石廟的方丈法師韋頂公,連同摩天寺陽蓮大法師,就知會了四周遍隧道觀寺廟的人,一同過來商討。
西週期間,洛陽城,就被喚作成周。
關洛陽說道:“九英、九鶴兩位道長不在,那他們現在籌辦如何辦?”
院彆傳來秋笛的聲音。
隻是最後關洛陽發作力道的那一下,畢竟還是太剛猛了一些,刀背崩斷對方鋼刀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
關洛陽悄悄撫摩著刀背,手指去到刀尖的位置時,又迴轉過來,右手鬆開,僅憑左手一根手指,挑在刀身一側。
越王身份貴重,自不必多言。
門口,秋華拍了拍肚子,讚道:“好刀法,我要還是雙手都在,必然要鼓掌喝采,拍的更清脆一些。”
秋笛話還冇說完,正殿那邊俄然喧鬨起來。
這裡剛好是長刀重心腸點,刀身橫陳,不搖不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