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蒙古入侵[第1頁/共3頁]
西直門外廢窯廠,王巧兒用銅角尺測量炮管,竹筆夾在耳後,忽聞張忠轉述的「不明標記」,筆尖在泥模「工」字末筆頓出墨團。三年前她隨父在山西鑄炮,曾見工部將廢銃回爐,爐渣裡混著西域商隊的十字形銀飾——那是匠人偷賣廢銅時的「驗訖」標記,現在卻成了蒙古火銃的「番邦紋飾」。她客歲春季隨鐵錨會翻印的禦製《天工開物》「鑄炮篇」在圍裙裡沙沙作響,書中「火漆封印」圖示邊沿還留著她的講明。
戌時初刻,楊廷和捧著《匠戶考成草案》穿過金水橋,靴底碾碎的冰棱聲與心中焦炙共振。他昨夜親查工部庫房,發明弘治朝廢銃燒燬記錄多有塗改,「李賢」之名旁用硃砂講明:「外流銅料,罪當斬」——那硃砂是他宗子楊慎所贈,現在卻灼得他指尖發燙。
楊廷和望向王巧兒,見她正用墨鬥覈計銅料配比,袖口墨漬染成暗褐,好似火銃炸膛的血痕。那些墨鬥線繩上纏著鐵錨會的「工」字暗號。「陛下,」他緩聲道,「老臣建議在軍火局下設「銅料辨驗所」,令巧兒女人編《銅料火試圖譜》,凡銅料必驗成色——如此,可斷外流之路。」
朱厚照嘲笑,指尖叩擊燧發裝配的銅製扳機——這枚扳機鑄自佛郎機炮殘片,內側刻著極小的「林」字。「十斤廢銅換一匹良馬,好買賣啊。」他轉向張忠,龍袍下襬掃過禦案下的暗格,那邊藏著林夏的《南明史》,冊頁間夾著「火器改進記要」。「去查弘治朝工部廢銅流向,特彆是李賢經手的那筆。」
喜好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請大師保藏:正德變法:撿到汗青門生的書包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陛下,探馬回報,蒙前人火銃鏽跡班駁,」張忠抬高聲音,靴底碾過金磚上的「工」字紋,「唯銃管刻有不明標記,似匠人順手為之。」他腰間牛皮酒囊晃出輕響,那是用蒙古商隊的皮郛改製,現在卻盛滿了山西匠人血書抄本。
遠處傳來五更梆子聲,乾清宮方向騰起燦爛煙花。王巧兒望向紫禁城,見東暖殿的燭火仍亮如白天,映出兩小我影——一個戴著鐵錨形耳墜,一個袖口閃著火銃微光。她俄然想起《天工開物》序言裡的話:「工者,天下之局勢也。」或許,這個除夕,就是局勢初起之時。
子時將至,王巧兒回到廢窯廠。新鑄的紅衣大炮在爐中暗紅如炭,炮身上「尚工監」火漆印泛著微光,與她銅簪上的鐵錨紋相映成趣。她摸出劉娘娘送的錦襪,內裡掉出半塊蜜棗和火漆塊,蜜漬在紙條上暈開暖色:「已著張忠封了大同私銅路,巧兒放心驗銅。」紙條後背另有行小字:「炮成之日,本宮親來掛紅。」
「張公公,」她解下結霜的圍裙,暴露裡襯的「鐵錨會」暗紋——錨紋四周繡著藐小的火銃紋樣,是劉娘娘上月所賜。「大同邊市曾有蒙商兜售「大明火銃」,槍管裡塞滿牛油防鏽。」她用鑿子劃過炮管內壁的螺旋紋,「那些標記不過是減重暗號。《天工開物》說「銅料不驗,器必不精」,我們該在炮管刻火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