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亞運會的國潮密碼[第2頁/共3頁]
“周明遠到哪兒了?”
我笑了,回身從堆棧拖出個紙箱——內裡整整齊齊碼著五十件樣品,每件領標都縫著“支撐亞運,國企奉獻”的布標。
我摸出兜裡的對講機,按下通話鍵:“李科長,那艘巴拿馬籍貨輪能夠扣了。”
“二十萬件,七天交貨。”我甩下一遝設想稿,最上麵那張蓋著北京某印刷廠的公章——捏造的,但充足唬人,“用最好的塗料,洗十次不掉色。”
周明遠的瞳孔突然收縮。
我眯眼看向牆上的掛曆——4月25日,亞組委首批定金到賬的日子,也是宿世趙三爺私運案發的日期。
圓桌劈麵坐著個穿中山裝的中年人,袖口暴露半截上海牌腕錶——錶盤日曆停在4月15日,和亞組委內部集會召開的日子符合。
“訂單今晚就到。”
“小謝同道年青有為啊。”特派員抿了口白雲邊,筷尖在武昌魚上盤桓,“國棉三廠這批庫存,質量比首鋼的還好……”
——周明遠來了。
周明遠穿戴便裝站在我中間,手裡捏著剛彙款的存摺——十八萬,一分很多。
張鐵柱帶人盤點著剛從廣州運來的塗料,桶身上“日本入口”的標簽還泛著油墨香——實在是東莞小廠的盜窟貨,但勝在便宜。
——當然是欣喜。
電流雜音中,李為民的聲音混著江風傳來:“已包辦好,船底夾層有欣喜。”
特派員的筷子頓住了。
我端起酒壺給他斟滿,袖口滑落時暴露腕間的勞力士金錶——假貨,但在90年代初的宦海,這就是通行證。
老陳喉結轉動,菸頭燙到手指才猛地回神:“可、可亞組委的訂單……”
而現在,我遞給特派員的不但是政績,更是拯救稻草。
遠處,長江大橋上的火車轟鳴而過,像一聲期間的感喟。
上輩子,趙三爺靠這艘船私運蘇聯坦克圖紙,而現在,那些圖紙正鎖在我保險櫃裡。
周明遠適時插話:“市局能調和五千警力保持次序。”
我回身推開車間鐵門,夜風裹挾著長江的濕氣劈麵而來。遠處,一輛掛著公安牌照的邊三輪摩托正碾過坑窪的廠區路麵,車燈刺破暗中,像把出鞘的刀。
中山大道上,五千名門生穿戴清一色的盼盼T恤,舉著火把模型遊行。央視記者鏡頭掃過期,領口“國棉三廠”的布標格外奪目。
1990年4月18日,武漢揚帆製衣廠
“亞組委采購辦主任是我警校同窗。”他俄然開口,嗓音沙啞得像生鏽的齒輪,“但樣品要先送北京考覈……”
“謝一揚,你早曉得吉利物是熊貓?”他盯著遊行步隊,眼神龐大。
蒲月三日,北京官宣亞運吉利物“盼盼”的當天,武漢街頭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