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送金像君王用權術 看抄單太後悟滄桑[第1頁/共9頁]
“多也不算多,隻用了六百兩黃金。”
“傳聞通州倉大得能夠跑馬,一個倉也隻能裝三十萬擔糧食,馮保這二百多萬石白米,該要多大的處所裝載?再說,他有多大個肚子,家裡要藏這麼多的白米?”
朱翊鈞一愣,問道:“這是為何?”
“豈止有乾係,他們之間的肮臟事兒多著呢。馮保有一個本子,凡給他送過禮的官員,送些甚麼,何時送的,都在這個本子上詳細登記。僅這本子上記錄的,給他送過禮的官員就有七百多人,朝廷現任的二品大臣中,隻要一小我冇給他送禮。”
“這金像是抄家抄來的,我們虔心禮佛,圖的是吉利。抄家之物,想起來就有倒黴兒。”
兩人重回暖閣坐下,婢女沏了熱茶奉上。朱翊鈞心不在焉抿了一口,問道:
“咱查了一下,給馮保送禮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張居正的親信。母後您想想,這些人將大把大把的銀子往馮保那兒送,給張居正送禮,豈不更是車載驢馱。”
黃米壹拾貳萬壹仟叁佰零貳石。
“母後,這尊金像並不是禦製,”解釋了這一句,朱翊鈞俄然靈機一動,又彌補道,“它是洪武天子爺抄家抄來的。”
說話間,聽得院子裡吵吵嚷嚷,李太後起家撩開窗幔一看,隻見七八個寺人幫手忙腳亂將一隻半人高的紅木箱子抬進廳堂,便和朱翊鈞快步疇昔。箱子已在鋪了錦氈的磚地上放穩,周佑掏鑰匙翻開箱子上的大銅鎖,命人把放在裡頭的九蓮觀音大士像搬出來,謹慎拆去層層纏裹的絲綿,然後臨時供在茶幾上。乍見這尊高約二尺的菩薩像,李太後趕緊合掌唸了一句“阿彌陀佛”。走近細心撫玩,隻見觀音大士坐在九朵蓮花上,含笑凝神,麵如滿月。前麵兩隻手持著一隻淨瓶,前麵擺佈伸出的大大小小的手多得數不清。李太後看罷頓生崇拜,問道:
“這麼說,從馮保家中抄出的白銀就有二百多萬兩,另有十幾萬兩黃金,這都是真的?”
李太後數數落落說了一大堆,朱翊鈞曉得母後的意義就是要他批旨增加潞王大婚的頭麵金飾費。這並駁詰事,現在國庫充盈,加上無人掣肘,花多少錢都冇人敢乾與。但朱翊鈞早學會了就鍋上麵的控馭之方,本是“小事一樁”,他卻要藉機做大文章,內心頭估摸半天,他纔開口說道:
“母後說得對,這尊觀音像是用純金製成的。”
此時的慈寧宮一片莊嚴,空曠的院子裡,除了精密的雪霰敲打著光禿禿的槐樹枝丫,再也聽不到任何聲氣,連平常喜幸虧地上與瓦楞間尋食的簷雀兒,也不知躲到那裡去了。慈寧宮寺人接到動靜,早就將兩扇厚重的朱漆大門翻開,並挪開了一尺多高的門檻。大轎直接抬進了院庭,朱翊鈞一下轎,便在內侍的導引下直接走進了緊連著花廳的暖閣,李太後正在那邊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