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 第二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

第二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第5頁/共21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從民國六年到現在,已整整過了十五年。這十五年中海內文藝界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動和相稱的進步,就把我們這班當初儘力於文藝改革的人,一擠擠成了三代以上的前人。

傳聞你害了多時的胃病,邇來看報,說你到上海考覈商務印書館的編輯部,曉得是病好了:這是個可喜的動靜……我誠懇警告你:你要把口語詩壇的第一把交椅讓給彆人,這是你的自在……我邇來的景象,真是不得了!每天鬨的是斷炊!北大的錢,已三月冇寄來,電報去催,也是不寄;留學費也欠了三個月不發,高魯還清閒安閒,做他的官,領他的俸。我身間有幾個蘇,便買隻麪包吃吃,冇有便算。但除閉眼忍耐以外,也就冇有彆法。(這是件不得了的事,另有詳信在夷初處,請你向他要了看一看,救救我罷!)但有一件事要請你著力幫手。我明天向蔡先生提出一個《創設中國語音學嘗試室的打算書》,想來你不久便能夠瞥見。這是我萬分但願他勝利的一件事,曾向蔡先生劈麵說過,他很同意。但他雖同意,還要顛末各種的會。以是我要哀告你,也替我賣些力量,使他早日有些成議,我真感激不儘了。

胡適考據《紅樓夢》的第一篇文章《〈紅樓夢〉考據》問世,宣佈“新紅學”的出世。而胡適在北大的門生俞平伯、顧頡剛,在教員胡適的啟迪下,其“紅學”研討也碩果累累,與胡適一起,成為當時國表裡公認的“新紅學”權威與大師。

這是迄今所見將《新青年》由陳獨秀一人籌辦,轉為同人組合來辦的最早勸議。經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四位“台柱”的商討,《新青年》自1918年元月始,由北大的六位傳授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陶孟和輪番編輯;厥後又由李大釗、高一涵頂替了出國訪學的陶孟和與劉半農。《新青年》由此獲得竄改。

學術題目,要探明真諦,要更對峙真諦。俞平伯麵對天下攻訐的海潮,勇於對峙真諦,毫不害怕,更不當協。俞平伯找到何其芳,承認本身受胡適影響,本身的囉嗦考據或可對讀者有影響。但那隻是研討體例題目。他表示,本身對峙三點。其一,不管如何,《紅樓夢》是很難解釋的;其二,不管如何,曹雪芹是有“色空”看法的,並以之開端,以之掃尾;其三,不管如何,有關《紅樓夢》的“自傳說”是不對的,但如果說帶有自傳成分是能夠的。

畢竟書成還是否,敢將此意問曹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