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 > 第一章 民國二十年(1931)

第一章 民國二十年(1931)[第1頁/共26頁]

冇有了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名譽大,脾氣就大。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特給他發了請柬,他卻以本身是研討經濟的,搞文學創作隻是專業愛好為由,回絕插手。成了受聘請,獨一“因故”未插手的人。

1930年1月5日,周作人在給胡適的信中說:“去冬十一月次女若子病故,表情卑劣,至今未能放心讀書,自思對於死生彆無甚迷執,唯親子之情未能恝然。”

是年,胡適還曾複書聞一多、梁實秋,成心牽頭《莎士比亞選集》的翻譯事情。可惜,各種啟事,這一文明工程竟由梁實秋一人窮畢生心血,獨立完成三十七卷本《莎士比亞選集》。

無巧不成書,《駱駝祥子》在1945年,由美國人伊萬·金翻譯成英文,改名“洋車伕”時,還真的將悲劇結局改成團聚結局。遂了某些中國批評家的願。

1931年,是民族危急發作的一年。南京當局公佈《風險民國告急定罪法》,酷刑峻法,嚴加節製談吐。7月,新月書店北平分店被搜尋,幾百冊《新月》被抄冇。王造時登上墨客論政舞台,在《新月》頒發《由“真命天子”到“地痞天子”》檄文,暢快淋漓,調侃當局,是《新月》論政期間結束前最為清脆的鳴鏑。

伊萬·金的譯本《洋車伕》成了美國紐約聞名的讀書俱樂部“每月一書”的脫銷書。被老舍評價為“譯筆不錯”的《洋車伕》,讓老舍的小說真正走向了天下。該譯本影響龐大,動員了老舍的其他作品被譯成多國筆墨,在外洋流行。

《仳離》取材於北平的平常餬口,小說中的人物和他們餬口的場景,都是老舍極其熟諳的。通過餬口細節的描述,讓讀者看到基層市民的情麵油滑、悲歡聚散,讓讀者看到一幅幅活潑形象又生趣盎然的販子、世態、民風畫卷。說到底,小說的根基審美範圍是塑造人物。《仳離》寫出了小市民餬口的沉落與心靈的空虛,當中個個都是活矯捷現的人物形象。

寫於1937年,曾在天津《方舟》雜誌連載前四章的小說《小人物自述》,值得一提。《小人物自述》頒發後,跟著社會的動亂、刊物的消逝,也消遁了,連老捨本身都不知該小說之所終。直到老舍歸天十多年後,才被文學界不測發明。

人們發明,《小人物自述》在題材、人物、社會背景上,與老舍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有些類似。辨別隻在於,《正紅旗下》描述的滿族餬口場景是《小人物自述》中所冇有的。想來也好瞭解,在民國期間,社會上的“排滿”情感尚遍及存在,老舍成心地躲避了。老舍在1942年寫的《入會誓詞》中說,“在‘七七’抗戰那一年的前半年,我同時寫兩篇長篇小說”,盧溝橋的槍聲一響,“遂不續寫”。厥後,連原稿也散失了。《小人物自述》當屬這兩部長篇之一。

冇有了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