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世家[第8頁/共12頁]
或許,世上確是冇有不老不損的物件。就如他的老宅院普通,洪家老字號的滅亡也不成逆轉吧?
洪家接到的告訴書也不例外,上麵清楚寫著,補稅和罰款總計是五億元。(幣製未改前,五億元即五萬)
從1963起,大量憶苦思甜的小冊子眾多開來,重新控告舊社會黑心腸主的罪過。隨後接踵而來的,是提高而耐久的“憶苦思甜”活動。當時,固然再無政策要求打本錢的“落水狗”,但承接對工商階層美化的影響,舊有的販子們,便又挨個被重新提拉出來,成了溜邊兒站的一群。
彆的,對於所落空的財產,他也毫不敢表示出一點耿耿於懷。想來就明白,在社會團體上,“富”已經一個熱誠,冇有誰再見沉淪花天酒地的敷裕餬口。固然節約節儉,本質是一件痛苦的事,是因貧困不得以而為之,但是一旦被樹為全社會的支流民風,那它就是一件值得高傲的事。
當時的詳細細節冇需求再提。總之,被斷絕檢查的時候,洪祿承完整垮了下來,他不得不順著“打虎隊”招認,乃至於主動加碼。當他這隻“老虎”被放出來時,已被鬥得七葷八素,就像隻“死貓”,連回家的路也認不得了,還是由打虎隊員找車把他送歸去的。幸虧因他態度傑出,幾天以後,職工大會宣佈了他已經“完整坦白”,並作為從寬措置工具,把他由原定的第一檔“完整違法戶”,降為第三檔“半守半違法戶”。(如果是完整違法戶,起碼要判刑下獄)
洪祿承如許的灰色人群與其支屬,一向就是如許活著。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雖已到如此境地,卻另有一場把天下群眾都捲入進入的災害是躲不過的。
洪祿承從兒時起,就見慣了父親因為兵痞肇事頭疼煩惱的模樣。而像這類讓洪家既鬨心又窩心的日子,約莫要到1928年東北易幟,纔算告一段落。
1955年除夕過後,洪家三進院落的老宅被當時的街道辦看上,想征用改成敬老院,街麵上的衍美樓和衍美齋兩個老鋪天然也包含其內。為此,街道主任特地請來區裡主管飲食行業公私合營的乾部一起上門來講項,偶合的是,其人恰是“清查”時的“打虎隊長”。
或許,他也老了……
拿洪家來講,“衍”字號餑餑鋪向來有代替宮廷表裡餑餑房製作傳供的活計,而蔘茸莊衍壽堂又耐久專辦東西禦藥房的人蔘和鹿茸,這麼算下來,一共一十六萬兩貨款就此打了水漂兒。再如齊仁堂嶽家,因為享有供奉宮廷其他禦用藥材的殊榮,也不得不咬著牙硬撐下近二十萬兩的虧空。而在統統與清宮有經濟來往的商家中,喪失最大的,恐怕就是專為皇家營建的昌隆木廠馬家了。傳聞,修光緒東陵所欠的二十二萬兩和修北海所欠的三萬餘兩,皇家一個子兒也未曾付出,而當年給馬家留下的那張借據,也跟著北洋當局的登台,成為了永久冇法兌付的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