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孟子(三)[第4頁/共4頁]
但遺憾的是,蒙仲這塊美玉已經有了教員,且這位教員,還是他孟軻都心存尊敬的莊周、莊夫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時候裡,孟子亦結識了滕元公滕弘——當時的滕弘還是世子。
而在這些國度中,滕國事獨一完完整全實施他仁政主張的國度,其次是宋國,有所儲存地實施了他的仁政主張,至於齊、魏等國度,他的主張涓滴冇有獲得正視。
正因為如此,對於滕國遭到進犯,孟子是感到非常痛心而氣憤的,但是打擊滕國的恰好就是宋國,這讓他更加感到痛心——因為宋國實施的是惠盎的仁政國策,而惠盎的仁政國策,實在就是他孟軻的仁政之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授蒙仲大抵三五今後,孟子俄然問他道:“過幾日你兄惠盎返回滕國,你可願留在老夫這?”
不管是惠盎,還是萬章、公孫醜等孟子的弟子們,無不對此大吃一驚。
第二年,魏惠王歸天,「魏襄王魏嗣」繼位,孟子再次拜見魏襄王,可他發明,魏襄王遠冇有其父魏惠王睿智,既急功好利,又不肯聽取他的建議。
“有麼?”惠盎立即故作嚴厲。
就比如「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這跟莊子曾經教誨過蒙仲的,「用抵賴隻能令人丁服、用事理來辯才氣令民氣服」的事理一樣,都是金玉良言。
後樂正將這件事奉告孟子,孟子感慨道:“我不能見魯侯,乃天時也,又豈是因為阿誰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