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戰國大司馬 > 第41章:惠盎(二)

第41章:惠盎(二)[第3頁/共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對!”惠盎點點頭說道:“中山國位於趙國要地,以往頻繁受齊國教唆攻打趙國,是故,趙王雍欲一舉鏟滅中山國,免得再遭到齊國的掣肘。為製止齊國阻擾此事,趙國便要求我宋國對齊國施壓,故而我宋國這纔出兵攻打滕國,擺出威脅齊國的架式。”

蒙仲便解釋道:“齊國乃強國,而我宋國乃中等之國,以中等之國犯強國忌諱,想必有所仗持。當今諸國,唯秦、齊最強,既然我宋國欲犯齊國,想必是從秦國那邊獲得了甚麼承諾,不然,此舉分歧適我宋國的好處。至於趙國,倘若三晉連合分歧,縱使秦國對我宋國許下承諾,想來宋王也不敢冒然衝犯秦國,明顯三晉中有一國暗中與秦,與我宋國有暗裡和談……”

想了想,惠盎正色叮嚀蒙仲道:“這些話,出我口,入你耳,不成流露給旁人。”說罷,他見蒙仲點點頭,便持續說道:“趙國與我宋國的盟約,早就構成,並非是當前。……王擯除皇喜(宋剔成君)的第三年,趙國的君主「趙語」歸天,即世人所稱的「趙肅侯」。趙肅侯生前與魏、楚、秦、燕、齊等諸國比年惡戰而不處下風,是一名雄主,他歸天後,魏國的君主「魏罃」便結合楚、秦、燕、齊四國,試圖攻滅趙國。當時的趙國新君「趙雍」初繼位,派來使者與大王談判,促進了「趙宋之盟」。期間,趙雍派人壓服越國打擊楚國,又賄賂婁煩攻打燕國與中山,又拉攏韓國,使之呈現「趙韓宋」三國對敵「魏秦齊」三國的局麵,便終究取得勝利,挫敗了魏國試圖結合四國討伐趙國的詭計。……以是說,趙宋之盟,早早便已構成。”

聽著蒙仲的解釋,惠盎捋著髯毛悄悄稱奇。

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少年,身處景亳,卻能猜到秦、趙、宋幾國私底下的盟約,這份才乾,讓惠盎感到非常吃驚,忍不住要暗自獎飾一句:不愧是莊子的弟子!

說白了,道家思惟不適合用來作為王權統治臣民的東西。

固然惠盎的年紀,比蒙仲年長近三十歲,但論輩分,前者是惠子的侄子,而後者是莊子的弟子,他倆倒也確切屬於平輩,是以用兄弟稱呼並無不成。

他當然明白,道家的治國思惟,即「有為無不為」,這是建立在“治人”根本上,即要求君主與臣子都具有必然要求的品德原則,君主與臣民的品德絕無越高,道家的治國思惟就更加能表現,但反過來講,道家的治國思惟就很難實現,就比如當前的亂世,國與國之間為了兼併地盤而頻繁產生戰役,在這類環境下,道家的思惟就很難被君主所接管,即便被接管也難被奉為治國的戰略。

聽聞此言,惠盎感受更加詫異,便問道:“你如何猜到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