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遊戲競技 >戰國大司馬 > 第41章:惠盎(二)

第41章:惠盎(二)[第2頁/共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至於法家,固然法家曾主張「王子犯法,(與)百姓同罪」,但其本質還是為了保護君權統治。

聽了惠盎這一番話,蒙仲心中震驚不已。

這就是法家弟子落空了君主支撐的了局。

想了想,惠盎正色叮嚀蒙仲道:“這些話,出我口,入你耳,不成流露給旁人。”說罷,他見蒙仲點點頭,便持續說道:“趙國與我宋國的盟約,早就構成,並非是當前。……王擯除皇喜(宋剔成君)的第三年,趙國的君主「趙語」歸天,即世人所稱的「趙肅侯」。趙肅侯生前與魏、楚、秦、燕、齊等諸國比年惡戰而不處下風,是一名雄主,他歸天後,魏國的君主「魏罃」便結合楚、秦、燕、齊四國,試圖攻滅趙國。當時的趙國新君「趙雍」初繼位,派來使者與大王談判,促進了「趙宋之盟」。期間,趙雍派人壓服越國打擊楚國,又賄賂婁煩攻打燕國與中山,又拉攏韓國,使之呈現「趙韓宋」三國對敵「魏秦齊」三國的局麵,便終究取得勝利,挫敗了魏國試圖結合四國討伐趙國的詭計。……以是說,趙宋之盟,早早便已構成。”

蒙仲恍然大悟,旋即他又問道:“那秦國事幾時與趙、宋兩國締盟?”

蒙仲搖點頭說道:“夫子並冇有奉告我,隻是我小我的猜想。”

聽聞此言,惠盎感受更加詫異,便問道:“你如何猜到的?”

是以惠盎的主張是「以法治國、以儒治人」,總的來講是比較方向於暖和的治國戰略。

“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惠盎捋著髯毛解釋道:“當時,我的族叔惠子在魏國擔負相位,他促進了「齊魏互王」,齊魏兩國結成聯盟,結合擊敗了趙國,韓國唯恐被魏國所兼併,便與趙國締盟,順從齊魏。當時我宋國的君主乃皇喜,其憑藉於齊國,是故被趙、韓所進犯。……厥後秦國氣勢洶洶攻打魏國,魏國便與韓國和解,結合齊國順從秦國。”

他當然明白,道家的治國思惟,即「有為無不為」,這是建立在“治人”根本上,即要求君主與臣子都具有必然要求的品德原則,君主與臣民的品德絕無越高,道家的治國思惟就更加能表現,但反過來講,道家的治國思惟就很難實現,就比如當前的亂世,國與國之間為了兼併地盤而頻繁產生戰役,在這類環境下,道家的思惟就很難被君主所接管,即便被接管也難被奉為治國的戰略。

惠盎聽了後有些不測,不過倒也不坦白,點點頭說道:“大王確有這個籌算。”

熟諳了以後,蒙仲才感受出惠盎是個麵冷心熱的人,記得昨日他在府門外初見惠盎的時候,隻見這位宋王偃身邊的重臣麵色冷酷,龍行虎步、很有氣勢,少了幾分親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