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巡撫之爭[第2頁/共3頁]
楊肇基自幼有材力且勇武過人,後以武舉任批示,曆任征東、平西、防倭三鎮總兵,提任沂州衛正批示,掌兵有方。
再過幾日,熊廷弼聽聞本身又遭人彈劾,孔殷火燎的分辯奏疏被快馬到了京師。
王化貞,師從今首輔葉向高,東林黨首要成員,萬曆四十一年進士,由戶部主事轉右參議。
看完了這些,朱由校淡然一笑。
魏忠賢嚥了下口水,一下就猜出天子的意義不在薊鎮增兵與否,那是鬚生常談了。
遼東巡撫這個位置,東林黨看著,“閹黨”也在看著,皇爺固然冇提,但心中怕是也早有人選。
東林黨人已經把葉向高推到首輔的位子上來,但並不會滿足於此,很快就盯上了遼東這塊是非之地。
和盧象升他們不一樣,這小子是因為投清而著名的。
“君子六藝,怕是已被你們踩在腳下了吧!”
兩個月前,兵部尚書王象乾遞上辭呈,朱由校接管內閣的定見準其回家。
洪承疇的才氣自不必過問,如果他能出任遼東巡撫,與經略遼東的熊廷弼相輔相成,倒是眼下最好的局麵。
東林黨看事情,一向都是從黨爭的角度去看。
他還誇大,以現在遼東的環境來看,僅僅守住遼瀋等地就已經力不從心。
不過這回鐵桿“閹黨”顧秉謙保舉他出來,會不會是洪承疇暗裡裡與閹黨搭上線了?
“用楊肇基......”朱由校手指敲打在桌案上,嘴中喃喃反覆著這個名字。
張鳴鶴是東林黨人,王象乾致仕,按挨次就該是他上位,以是東林黨人底子就不怕兵部尚書這個位子空缺出來。
“噗!”
“現在條議鑿鑿,是在廟堂上專委任重事權。當以右參議王化貞任撫臣,請必應,應必速,遼事尚可辦。”
他們隻曉得熊廷弼是楚黨,王化貞是葉向高的對勁弟子,不管有冇有真才氣,也要把他推到巡撫的位子上去。
他是皇家的狗,大明如果亡了,那些文人能夠再給新主子搖尾乞憐,他老魏不可。
在奏疏中,洪承疇冇有和張鳴鶴、熊廷弼等人那樣言辭過激,隻是輕描淡寫的說王化貞的屯田之策毫不成行,表示支撐熊廷弼的恪守之策。
朱由校深呼幾口氣,沉著下來再去看這兩份奏疏。
明著與東林群賢廝混,又和“閹黨”互通有無,這倒像是他能做出來的事兒。
“當時兵部答覆…說是薊鎮舊兵兩萬,每歲餉銀二十萬兩,建奴遠在遼左,鞭長莫及,於遼左戰事無益。以是打了歸去。”
不曉得的,還覺得他是甚麼軍事上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