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67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第67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4頁/共7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熊廷弼微微點頭,他在遼東多年,對科舉之事亦非常頭疼,很多文官將遼東視為荒蠻之地,甘願去陝西貴州如許的貧苦之地,也不想去遼東。

對這些蜚言妄言,熊廷弼嗤之以鼻,他曉得奴酋已成氣候,平遼需穩紮穩打,緩緩圖之。

“劉招孫,我熊廷弼能信你,這大明,誰又能信我呢?”

“如大人所知,遼東未設佈政司、按察使,往年科舉,隻要科考,並無鄉試。”

“大人,教養也不但朗讀四書五經,科舉測驗,培養民風也是教養地點,遼人勇猛善戰,涓滴不遜於建奴,隻是勇於私鬥,怯於公戰,若能因勢利導,便是源源不竭的兵源。”

兩人下了城牆,一起回了參將府,楊鎬已讓人籌辦好了晚宴。

劉招孫昂首瞥見熊廷弼麵露難堪之色。

“如何因勢利導?”

言官六部諸臣都向天子表示,隻要萬曆多發內帑,包管遼鎮、客兵糧餉充足,遼事便可敏捷停歇。

“糧食和兵源是按捺兼併,重商重農,簡樸來講便是鼎新衛所,”

“大人,以當下遼東之勢,末將覺得,十年建奴可平,全遼可複。”

熊廷弼聚精會神聽著,經略大人也知兵事,但冇有像劉招孫如許衝鋒陷陣的疆場經曆,以是對後金軍戰役詳細細節,曉得的很少。

而這些錢,都是要萬曆拿出來的。

此子不但殺伐定奪嚴明治軍,用兵策畫很有章法,更難能寶貴者,還心胸天下百姓,順天應道,不以華夷之辨濫殺遠人,不矜名節不慕名利,大有古君子之風。

熊蠻子雖性剛負氣,輕易打動,不過本日一番遊曆巡查,已經讓他篤定劉招孫非池中之物。

劉招孫稍稍思慮,將他這段光陰思慮所得的平遼之策,在熊廷弼麵前和盤托出:

劉招孫還要說下去,天氣不早,經略大人便讓他他日再說,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劉招孫曉得熊廷弼苦處,便不再多言。

(3)《題熊侍禦疏牘敘》《寶日堂初集》卷十一張鼐

“說下去。”

“你剛纔所說,言官禦史皆知,都在說增加遼餉,京師已然吵成一團,糧餉,客兵,都是要錢,不止是遼鎮,京官們都希冀著皇上慷慨解囊。”

城西兩裡有一座小山,喚作望牛崗,崗上有座香火暢旺的娘娘廟,此次戰役中被建奴燃燒,隻剩下黑黢黢的房梁立在山腰,遠瞭望去像個燒過的雞骨架。

(1)“每應手而抽一弓,弓輒斷,取一箭,箭輒半截,驗一刀棍,而刀不能割雞,棍不能擊犬。堅甲、利刃、長槍、火器喪失俱儘,今軍士所持弓皆斷背斷絃,箭皆無翎無鏃,刀皆缺鈍,槍皆頑頽,甚有全無一物,而借彆人以應點者,又皆空頭赤體,無一盔甲掩蔽。”——《熊廷弼集·遼左局勢久去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