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養殖[第2頁/共3頁]
安木指著茶碗問道:“嬸嬸,家裡團茶未幾了吧?”
和呂氏籌議了好幾次,死活不承諾,呂氏以為讀書和吃茶是劃上等號的,讀書的時候必須得吃茶,不吃茶影響了讀書的表情如何辦?
---
呂氏聽到安木說這些事情,隻感覺兩眼發酸,彆過臉去偷偷擦了擦淚水,言道:“大姐,這些事情何必你來操心,轉頭我便去彆家抱些小雞小鴨來……”
C
遂強壓心頭的難過點點頭,“行,行,我一會出去就在村莊裡轉轉,看看誰家的雞開端抱窩,和他們說說讓給咱家留幾隻。隻是這牛羊豬須得你李進叔過幾日去集市上買。”
呂氏聽了這話纔不再詰問,悻悻的住了嘴。心想就隻當讓安木買個樂子,大不了請個豬倌來養,歸正也不消耗錢,隻用日供兩餐,一年兩匹布罷了。
呂氏笑道:“前日苦涯先生派人送了七八銙來,還夠吃的呢。”
呂氏聞言便道:“明日候押司會過來,不如請他去探聽探聽本年的糧價。”
安木聽到她算起了帳,便在內心悄悄的思忖。宋朝的豬肉為甚麼不好吃,和他們的養殖體例有乾係,農戶中的豬是圈養,因為豬吃分泌物,普通都將自家的糞便倒到豬圈裡,以是豬肉纔會騷臭。來了宋朝以後才曉得之前傳聞的因為宋朝人不會騸豬的說法,的確就是無稽之談。劁豬這一個行當自漢朝就有了,當時人們就是為了讓公豬不發情光長肉故此纔有了劁豬。
得,又是一個不會過日子的,這家裡的花消,大頭就是筆墨紙硯,其次便是建茶。
本章物價為宋太宗淳化年間和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的物價(994年-1010年之間),來源《宋會要輯稿》和《續資治通鑒》以及程民生先生。
“一隻兩年的牛要賣三貫,如果牛犢須得兩貫。買隻小羊一貫,如果成羊兩貫半。豬價倒是便宜,一隻公豬為一貫,如果豬仔隻須五百文。隻是,這豬是要吃糧食的,並且做出來不好吃,母豬又鬚生蟲子,往年間倒是吃死很多人。依我之見,豬還是不要買了吧!我們隻需買點牛羊既可。”呂氏深吸了一口氣,笑著和安木計帳。
安木聽到呂氏說菜地,腦筋中俄然閃過一道亮光,歡樂的說道:“嬸嬸,快到抱小雞的時候了,我們家買點雞鴨鵝養著唄,長成後賣蛋也是不小的支出呢。三枚雞蛋能得一文,一枚鴨蛋可得十文,鵝蛋可得二十文。”
也幸虧安舉人這一百六十畝不消交兩季賦稅,不然的話就不剩多少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