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頁/共4頁]
兩家的仇怨再不成解,終其平生,不死不休。
“是。”
“小哥要尋快腳?”
伴計見書童心急,忙道:“小的族叔便是城內快腳,有官衙備名,冒不得假。現在正要同幾名行商一起往北。如小哥信得過,小的可代為安排。”
“經查,涿鹿楊氏、懷來張氏、延慶許氏是為正役,族內長幼均有死傷。又有涿鹿閆氏、興和呂氏本為正役,然有族人在朝為官,高低行銀辦理,逃脫丁徭。甚者助紂為虐,仗勢橫行,強壓鄉裡,使得邊民走告無門。”
“批示使言重,豈會……”
來人應諾,動員手劄分開。
“三思?”牟斌抬手打斷他的話,嘲笑道,“再大能大得過邊備?大得過邊軍百姓冤情?大得過邊疆安穩,大得過江山社稷?!”
火光動搖,不時傳出劈啪聲響。
政治再腐敗,千年的官宦體係也冇法等閒突破。
弘治十八年的朝堂,必定要掀起一場風雨。
得知此事,他並未奉告同業禦史。
翻出楊小舉人之前的文章,楊瓚一一細讀。
“南鎮撫司?”
“保安州涿鹿縣楊氏,略探聽一下便知。我家四郎是甲子科舉人,縣內無人不曉。”
此番奉天子之命,遣緹騎隨巡按禦史往北,查寧夏守備疏懶防備、賊來怯站之事。不想事情未了,竟還引出另一段公案。
一則時候緊急,二來,本地都禦使並未具情上奏,他實不敢冒險。萬一禦史台有所連累,泄-露-動靜,恐事請難為。
堂上所坐之人,乃是錦衣衛批示使牟斌。
錦衣衛查探諜報,自有明暗兩種渠道。
身份才氣情麵,顧卿已占其二。餘下隻待今後表示。
“先時朝廷有命,準真定、保定二府幫手順天府發夫子兩千名。宣府、大同發夫子兩千五百名,以築邊堡營防。夫子每月給銀一兩四錢,另發米糧。”
“豈不會?”
此番殿試,隻望安然過關,一鳴驚人之舉實不宜做,也不能想。
牟斌執掌南北鎮撫司期間,積威之深遠超前任。
顧卿立在堂中,目不斜視,擲地有聲。
牟斌再次嘲笑,指著左邊一張單椅,道:“你且坐下,一起聽著。此事自有本官,是福是禍,本官一力承擔!”
這且不算,顧卿竟回報,邊疆文武借朝廷之令濫發民役,累死百人,貪墨官銀!
暮年間,他曾頂著外戚的壓力,為時任戶部郎中的李夢陽洗冤,得文臣讚譽。由此,身為天子鷹犬,口碑竟是可貴的“清-明”。
“安設在南鎮撫司。”
掌管南鎮撫司的批示僉事顧不得以下犯上,出言禁止。
“顧卿。”
牟斌決計已下,不容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