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3頁/共5頁]
“楊侍讀,且這邊走。”
“特工”二字出口,錦衣衛抓人立即名正言順。
楊瓚到時,人群已裡三層外三層,將詔獄圍得水泄不通。
這些僧道是受誰教唆,如此有恃無恐,真覺得錦衣衛不敢拿人?
即便是口說無憑,縫隙百出,群情激奮之下,故意人也休想再等閒教唆是非。
腦筋沉著下來,楊瓚不免有些後怕。可惜世上冇有悔怨藥,話出口再不容收回。觀三位閣老的態度,算得上有幾分對勁……吧?
抿了抿嘴唇,腦筋裡纏成線團,額際一陣陣抽痛。
“賓之此言是否有些過了?”
以詩詞文章立名的狀元榜眼,捧著兵法苦讀不輟,畫麵委實太美,凡人難以設想。
難怪聽人說,讀書民氣有七竅,公然不虛!
“水運閘官倒在其次。”楊瓚頓了頓,話鋒突轉,“各府州縣-欺-上-瞞-下,私設管卡,剝削行商百姓,實比官-豪-兼併河道更加嚴峻。”
番僧道人-糾-集?
總之,機遇當前,不抓住就不是楊瓚!
到了厥後,楊瓚將整篇策論的觀點詳敘一遍,有改正亦有加深。觸及豪-強-權-貴,更是直言不諱,壓根冇有涓滴避諱。
“老夫三人請你前來,實為此篇策論。”
閘官再不入流,也是朝廷遴派,手握官印,代表朝廷的臉麵。
“馬負圖言此子呆板,有‘夫子’之象,我觀倒是不然。”
楊瓚走在街頭,掃過路邊高掛的幌子,耳邊流過熙攘人聲,仍有不肯定之感。
先帝深謀遠慮,金尺當賜此人!
作為“始作俑者”,楊瓚冷靜退後兩步,下定決計,此後到翰林院點卯,見到謝狀元和顧榜眼必然繞道走。
半晌,表示校尉靠近些,低聲道:“你且去顧千戶那邊,這般……”
隨即,錦衣衛悍然衝出獄門,當著世人的麵,將供詞中的幾名番僧和道人拖入詔獄。
三位閣老隻問策論,於楊瓚怒抽劉瑾,勸說少帝之事半句不提。貌似甚麼都不曉得,實際已是瞭然在胸,半點不落。
想做一番奇蹟,就要麵對多方阻力。堆集不敷,冒然震驚某方權勢,巨浪拍下,隻能是粉身碎骨,薪儘火滅。
劉閣老的話不錯,何如神采過於嚴厲,眉間紋深如溝壑。
楊瓚麵上保持安靜,手心模糊冒汗。
“貌似規行矩步,不露鋒芒,實則胸有乾坤,有將相之器,王佐之才。”
“閘官品級不入流,位卑職輕。來往官-豪-行於水上,私行開閉水閘,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船停要道,幾日不可,對閘官呼來喝去,如同皂吏普通。”
楊瓚想過量種能夠,始終冇有想到這類。
“千戶,事有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