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3頁/共4頁]
“充足了。”
韓文亦有同感。
貢院遣人來迎,流程同複試大同小異,隻是宮門前的盤問更加嚴格,除了城門衛,羽林衛,更稀有名錦衣衛。
有了複試的經曆,堆棧中的貢士均早夙起家,書童也不慌穩定,籌辦好熱水,找店家要幾個饅頭熱餅,以供老爺們充饑。
“四郎不再多用些?”
這誰?
開初,敕書的內容平平無奇,多是鼓勵之言,世人未覺非常。開端卻直落驚雷,點出兩名貢士,當即黜落。
內閣三鼎,治世能臣。
楊瓚立在隊中,火線另有二三十人,行進略顯遲緩,不覺有些走神。
十四人多是緋紅補服,唯搶先三人著禦賜麒麟服。
流言的“配角”是謝丕,不敢同謝丕說話,卻來找楊瓚的費事,又算如何回事?
目送顧卿走遠,楊瓚俄然笑了。被胡貢士激起的悶氣一掃而空,表情頃刻明朗。
“此乃宮門禁地,胡兄說話之前,細心考慮一番纔好。”
巴掌大餅子,四郎竟隻用了半個,如何能頂事?
“略知一二。”
“剋日裡都城傳言,楊明經可曾聽聞?”
要求天子隆恩,網開一麵?
約莫又過了小半個時候,堆棧前響起腳步聲,是五城兵馬司的官兵在清道。
“人間流言繁多,真假難辨。你我不過今科貢士,又非順天府的判官,還是用心殿試為好。”
哪怕之前不熟諳,顛末一場複試,又有李淳三人在一旁先容,楊瓚也能同餘下之人酬酢幾句。
龍椅之上,弘治帝得中官稟報,道:“朕有些看不清,寧老伴去安排。”
比起複試當日,楊瓚夙起半個時候,仍比不上半數貢士。
天子高坐龍椅,貢士們尚未進殿,天然看不到。
此二人恰是執掌都察院,助弘治帝打造複興之世的名臣:左都禦史戴珊,右都禦史史琳。
中官點點頭,笑意更深,冇錯。
“流言之事,胡兄可同謝兄說過?”
“平淡奉承之人,非朝廷欲取。”
此番殿試,弘治帝欽點的讀卷官皆為親信之臣,也是今後留給太子班底。
新科明經們被看得頭皮發麻,腳底顫抖。
一身藍色儒衫,頭戴四方安定巾,細眉長目,高鼻闊口,倒也合適時下審美。隻是麵帶調侃,陰陽怪氣,如何看如何讓人不舒暢。
“幾位兄長,小弟有禮。”
在場貢士當中,很多公理之人。見胡貢士麵色乍變,有不肯罷休之意,當即便要挺身而出。
這幾人出身薊州,通過程文的乾係,方纔同王、李兩人熟諳。對楊瓚的態度不見熱絡,倒也有幾分美意。
劉健當眾宣讀敕書,三百貢士敬神聆聽。
無需細想便可知,此三人乃是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劉健,太子太保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