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頁/共4頁]
“方纔有快馬馳過,未有逗留,倒是向狀元樓去了。”
舉人老爺見很多了,如此禮待,實是首例。
寂靜兩秒,楊瓚無聲感喟,公然是躲藏無用。
前者年逾古稀,且為人好古,儉樸無華,在朝中很馳名譽,卻已近告老。後者未及耳順,簡在帝心,又為皇太子講學,實權在握,若能得中貢士,拜為座師,必前程有望。
“且昨夜未能睡好,現正頭疼,實是……”
“四郎,何必華侈銀錢,待回了堆棧……”
十年寒窗,為的是金榜落款,魚躍龍門。一朝落第,或翰林院觀政,或外放為官,不管在京還是外放,想立定跟腳,人脈極其首要。
“恩?”
“才聚於京,以鄙人之能,怕是今科有望,要三年後再來。”
對方出於美意,楊瓚天然不能當作冇瞥見。
楊瓚不想湊熱烈,逆著人潮退後幾步。見不遠處有小販擔著擔子,似在賣炊餅,引得書童目光流連,笑了笑,道:“楊土。”
春闈多取前三百名,得快馬送報者,必是名次靠前。不得送報,一定冇有得中的但願,然名次靠後,殿試的位次必也靠後。換句話說,想得君王掃一眼都難,如何不讓誌向朝堂的舉子們絕望?
王忠、程文均出自耕讀世家,頗具才名,鄉試名次靠前,值得一交。
兩名青衣官員手持榜單,張貼在牆麵之上,當即引來一陣-騷-動。
十六歲的舉人,實屬鳳毛麟角,滿朝之上,唯有楊廷和楊大學士能與之一比。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時候未到,堆棧中的舉人早早堆積,翹首以待,多是為等這些飛奔而過的快馬。
楊瓚等人到時,恰逢貢院正門大開。
“此場春闈,三鼎甲多是定了。”
以楊大學士之位,非是一甲落第,二甲傳臚,恐入不得眼。憑己之才,二甲出身尚可希冀,傳臚倒是想都彆想,遑論狀元榜眼探花。
看著安然端坐,神情暖和的楊瓚,李舉人麵上未顯,心中已翻了數個來回。
楊瓚步下二樓時,多數舉人正自顧自言談,得空瞅一眼門外,唯有同親李舉人向他招手。
眾舉子衝到榜下,楊瓚卻立在人後,好表情的看著書童啃炊餅。如果不是性向題目,他應已有了孩子。算算年紀,大抵和楊土差不了很多。
王忠、程文當即現出瞭然之色。
“無需多言,買來便是。”
說話間,楊瓚秉承少說少錯,沉默是金的原則,帶著一雙耳朵,留下一張嘴巴,或點頭回聲,或淺笑以對,少有頒發定見。
行至桌旁,見有兩張陌生麵孔,當即拱手,道:“鄙人保安州楊瓚,兩位有禮。”
門旁守軍見此腰牌,敏捷讓開門路。待快馬飛奔而過,皆長舒一口。
楊瓚隨世人起家,喚來書童,一併前去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