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豆蔻梢頭二月初[第1頁/共3頁]
比如林妙可。
有的人平生都是在水銀燈下度過的,比如馮寶寶,從童星到妙齡,從妙齡到現在,演過的戲,拍過的劇,怕是連她本身也不能夠一一道來吧。
《新紅樓》以鋪天蓋地之勢囊括而來,關於額妝、關於演員、關於配樂、關於旁白……任何一樣都成了最有爭議的話題。但是還記得一幅劇照,內裡是黛玉臆想中,幼年的本身立在書案邊,是擱筆凝睇的那一個頃刻,就像我們偶爾想起的童年。
十年二十年後,金銘很少呈現在電視機裡,偶爾有一兩部劇請她擔綱,亦是驚鴻一瞥。比起幼時的大紅大紫,彷彿顯得平平而平常。固然她是北大國際乾係學院畢業,但她並冇有去當交際官,反而去了煤礦文工團。看到訪談,她心平氣和地提及本身下井去慰勞演出的事情,看她說本身並不恨嫁,看本來1980年出世的她,也快到而立之年了。光陰如此殘暴,我們總但願童顏還是,光陰永久。但是卻本來影象裡阿誰古靈精怪的小女孩,並冇有任何異能能夠停駐時候。
到了另一出民國大戲《金粉世家》,她偏又成了金家的八蜜斯梅麗。原著裡寫到梅麗,老是清麗非常。固然出身繁華,但是天真動聽,並冇有半分高慢,真恰是可貴的極品人物。張恨水的這部光輝钜著,號稱是民國期間的《紅樓夢》,一個家屬的興衰,一個期間的悲歡聚散。小說的末端,原是梅麗走入黃塵霧裡,讓人想起冷僻秋與金燕西的初遇。癡男怨女,塵凡謫戀,哪一個又能逃得脫呢?在電視內裡,梳著辮子的鎮靜讓人想起《像霧像雨又像風》裡的周迅,都是一樣的古靈精怪,都是一樣的飛揚跳脫,也都是一樣的聰明絕頂。小小的年紀,或許有苦衷,但是這苦衷並不瞞人。統統人都曉得那點煩惱,觀眾或許會含著笑意喟歎一聲,十五六歲的時候,誰不是如許過來的呢?阿誰時候,全部天下都是翠綠籠翠,阿誰時候,連水晶都比不上她們剔透的眼神。
但是又有甚麼乾係?我們畢竟見過最好的光陰,是豆蔻梢頭仲春初。
彆的另有一些童星,小時候在銀幕上的表示或許並不是那麼凸起,但是忽如一夜東風來,海棠初開的時候,卻格外楚楚動聽。比如鎮靜,五歲從影,從《我的故事》開端,演過很多部電影和電視劇。而其真正被觀眾熟諳和記著,倒是在《孝莊秘史》內裡,她出演溫婉動聽的董鄂氏,方當十五歲,倒是韶華勝極,彷彿一枝桃花,占取東風第一流。《孝莊秘史》是尤小剛秘史係列的開山之作,本來是清月朔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悲歌,而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故事,隻是主線裡的一段插曲。但是史乘上筆跡恍惚的傾國之戀,到了這裡,倒是小後代純潔如雪的一段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