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直到地久天長[第1頁/共3頁]
典範劇中翻拍次數最多的,約莫是金庸的作品。以我的年紀,僅僅一部《倚天屠龍記》,就曾經看過馬景濤版、蘇有朋版和鄧超版,更非論另有李連傑歸納的電影版本,可稱得上是一拍再拍的典範。真正平心靜氣地來講,很難比較諸版本孰優孰劣,畢竟期間在進步,畫麵越來越美,技術越來越成熟,但跟著觀眾審美的竄改,翻拍老是吃力不奉迎的事。蘇有朋版本播出的時候,收集上已經是一片聲討之聲,幸虧當時候網民數量還冇有目前這般驚人,以是即便有反對之聲亦是不溫不火。比及了2009年由張紀中監製的《倚天屠龍記》開拍,網民挾著對張大鬍子的新仇宿恨,一湧而上,從數落張無忌的頭髮到抉剔小昭的美瞳,從張紀中慣用的鼓風機到電腦殊效分解的冰火島,全都被罵了個狗血淋頭。連主演鄧超也吃了掛落,明顯一個有口皆碑的氣力派小生領甲士物,硬生生被這部劇給拗成了貶褒不一。想當初鄧超憑一部《少年天子》橫空出世,以科班的根柢出演文藝的汗青劇,一舉俘獲無數文藝女青年的喜愛,至今仍舊是無數人記唸的典範。比及了《倚天屠龍記》,仍舊是花團錦簇、眾星捧月,卻免不了口誅筆伐。是演得不好嗎?並不是,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翻拍過後,大師對新版本的希冀值越來越高,既但願它能推陳出新,又但願它能與本身心目中的典範影象重合。在這類衝突的希冀之下,哪怕是大羅金仙也做不到眾望所歸,何況這隻是一部受著投資、票房、原著、檔期等等身分製約的貿易武俠片。
就像我們吃過的第一個冰激淩,味道永久最甜美;就像我們走過的第一條巷子,風景永久最別緻;就像我們看過的第一部電視劇,內裡的人物永久會給我們留下最深的烙印。
或許恰是帶著對這類影象的神馳與記念,重拍或者翻拍那些典範電視劇一再被提上日程。特彆是這兩年,起首是浙版《西紀行》與張紀中版《西紀行》轟轟烈烈撞了個對著,然後新《三國》首播緩緩拉開本年暑期檔的序幕,備受爭議的李少紅版《紅樓夢》浮出水麵,正式與觀眾見麵,再緊接著,新版《還珠格格》也在一片紛揚的群情聲中開機。
2010.7.19
又逢暑假,各種典範電視劇開端新一輪的重播,比如大家看得幾近都能背下來的《紅樓夢》、《西紀行》、《新白娘子傳奇》、《倚天屠龍記》、《還珠格格》……無一例外埠占有了各衛視或處所台的白日檔。看得能背下來又有甚麼乾係?收視率穩如泰山。小時候誰不是看著這些劇過來的?冗長無聊的夏季午後,院子裡的樹濃蔭匝地,大人上班走後鎖上門,因而把暑假功課攤開在桌上擺個模樣,卻從冰箱裡搬出來半邊西瓜,或者翻出一支綠豆冰棍,一邊吃一邊聽電視機裡唱:“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或者“西湖美景三月天嘞,春雨如酒柳如煙嘞……”再不然,就是沙僧那熟諳的嗓門:“大師兄!徒弟又被妖怪抓走了……”每年看一遍又如何?情節、台詞記得滾瓜爛熟又如何?仍舊津津有味。這些電視劇成了我們冗長暑假裡最大的興趣,和小時候敬愛的那隻洋娃娃、調皮的充氣小鹿、標緻的絹花、隔壁單位樓同齡的玩伴一樣,是童年期間最閃亮的那枚貝殼,悄悄地躺在光陰的沙岸上。當我們蹚過期候的長河,再次拾起它的時候,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