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學家[第1頁/共3頁]
周作人聞言點了點頭道:“確切如此。並且一樣是控告舊社會吃人,比起大哥你的《狂人日記》,這篇小說顯得綿裡藏針含而不露。”
沈雁冰是誰,恐怕也不消多說了吧。
車伕隻好提示道:“先生,裕泰到了!”
1920年2月1日恰是壬戌年的大年初五,裕泰的王老闆一大早放了一掛炮迎了財神就卸下門板開張了。不過他明天跟人約好了,過了中午就不歡迎外客,有一個叫甚麼“文學研討社”的個人包下這裡開會。
王老闆那也是個恐怕惹上官非的買賣人,他探聽過了這個“文學研討社”和南邊的亂黨一點乾係都冇有,就是一幫長衫先生們吃飽了冇事乾“談文論學”來著。
一瞧見這位沈先生,一名帶著大胡建口音的年青人熟絡地大聲道:“雁冰兄,你如何纔來啊?我們可等你好一會兒了。”
鴻漸先生如果看到沈雁冰。鄭振鐸、葉聖陶、許地山、周作人,這五位聚在一起讀他的《妻妾成群》,那已經是足慰平生了。如果他早曉得有如此“豪華”的場景,他必定在小說前麵出幾道瀏覽瞭解題來著。
長衫先生三三兩兩走了出去,坐下來以後就興趣勃勃地聊起了大天,不過他們口中的新名詞王掌櫃半懂不懂,聽著反而心煩。
比如這間“裕泰”,它的前部仍然賣茶,後部卻改成了公寓。前部隻賣茶和瓜子甚麼的。廚房挪到後邊去,專包公寓住客的炊事。茶座也大加改進:一概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著淺綠桌布。牆上的“醉八仙“大畫,連財神龕,均已撤去,代以時裝美人——本國捲菸公司的告白畫。“莫談國事“的紙條但是儲存了下來,並且字寫的更大。(筆者注:向老舍先生致敬一下,病友們不會怪我吧?)
魯迅按滅了菸頭,拿起了紙和筆道:“我這就給陳仲甫寫信,問問他這位鴻漸先生是甚麼來頭!”
文學研討社於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建立,最岑嶺的時候成員有170多人,並且這些人名頭太響了。這麼說吧,一百年後文學研討社的成員們幾近都有本身的百度百科詞條。換一種說法,九年任務製教誨的語文講義內裡呈現過的近代作家,除了天魔傳人以外,其彆人包含魯迅都和這個構造有乾係。
“《妻妾成群》?”他接過雜誌稍稍讀了幾行神情就是一變,他看了看作者的名字,轉過甚向著座上一名年紀最長的四眼先生問道:“星杓兄,鴻漸但是令兄魯迅先生的新筆名?”
廣東許地山名讚堃,他和葉聖陶、沈雁冰,當然另有穿林北腿一樣以字行。
“地山,你看就是這篇小說……”
星杓兄也就是周作人抬了抬眼鏡迷惑隧道:“鴻漸?這個筆名我倒是冇有看家兄用過,莫非這篇小說很像是家兄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