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夢溪筆談 > 第33章

第33章[第4頁/共5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按,文蛤即吳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車螯也,海蛤今不識。其生時但海岸泥沙中得之,大者如棋子,細者如油麻粒。黃白或赤相雜,蓋非一類。乃諸蛤之房,為海水礱礪光瑩,都非舊質。蛤之屬其類最多,房之堅久瑩潔者,皆可用,不適指一物,故通謂之海蛤耳。

《本草注》:“橘皮味苦,柚皮味甘。”此誤也。柚皮極苦,不成向口,皮甘者乃柑耳。

地菘即天名精也,世人既不識天名精,又妄認地菘為火蘞;《本草》又出鶴虱一條,都成狼籍。今按,地菘即天名精,蓋其葉似菘,又似名精,故有二名。鶴虱即實在也。人間有單服火蘞法,乃是服地菘耳,不當用火蘞。

今方家所用漏蘆,乃飛廉也。飛廉一名漏蘆,苗似苦芺,根如牛蒡、綿頭者是也。采時用根。今閩中所用漏蘆,莖如油麻,高六七寸。秋深枯黑如漆,采時用苗。《本草》自有一條,正謂之漏蘆。

《本草注》引《爾雅》雲:“蘦,大苦。注:甘草也。伸展生,葉似荷,莖青赤。”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故謂之大苦,非甘草也。甘草枝葉悉如槐,高五六尺,但葉端微尖而糙澀,似有白毛,實作角生,如相思角,四五角作一本生,熟則角坼。子如小扁豆,極堅,齒齧不破。

苦耽即《本草》酸漿也。《新集本草》又重出苦耽一條。河西番界中酸漿有盈丈者。

予集《靈苑方》,論雞舌香覺得丁香母,蓋出陳氏《拾遺》。今細考之,尚已然。按《齊民要術》雲:“雞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華子》雲:“雞舌香,治口氣。”以是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其氣芳香。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又古方五香連翹湯用雞舌香;《令媛》五香連翹湯無雞舌香,卻有丁香,此最為明驗。《新補本草》又出丁香一條,蓋未曾深考也。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