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夢溪筆談 > 第15章

第15章[第1頁/共5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裡,唯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亮炫目炫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裡。有軍前機速處罰,則自禦前發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

凡師行,因糧於敵,最為急務。運糧不但多費,而勢難行遠。予嘗計之: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乾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若計複回,隻可進九日。二人餉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若計複回,止可進十三日。三人餉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計複回,止可進十六日。三人餉一卒,極矣。若發兵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彆的難複加矣。運糧之法,人負六鬥,此此總數率之也。其間隊長不負,樵汲減半,所餘皆均在眾夫,更有滅亡疾病者,所負之米,又以均之,則人所負,常不啻六鬥矣。故軍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餉之,尚或不敷。若以畜乘運之,則駝負三石,馬、騾一石五鬥,驢一石。比之人運,雖負多而費寡,然芻牧不時,畜多瘦死。一畜死,則並所負棄之。較之人負,短長相半。

夏秋沿納之物,如鹽麴錢之類,名件煩碎。慶曆中,有司建議併合,歸一名以省帳鈔。程文簡為三司使,獨以謂仍舊為便,若冇其舊名,異日不知,或再敷鹽曲,則致反覆。此亦善慮事也。

邊城守具中有戰柵,以長木杭於女牆之上,大抵類敵樓,能夠聚散,設之瞬息可就,以備匆急城樓摧壞或無樓處受攻,則急張戰柵以臨之。梁侯景攻台城,為高樓以臨城,城上亦為樓以拒之,使懦夫交槊,鬥於樓上,亦近此類。預備仇敵,非匆急可致。近歲邊臣有議,以謂既有敵樓,則戰柵悉可廢省,恐講之未熟也。

陝西顆鹽,舊法官自搬運,置務拘賣。兵部員外郎範祥始為鈔法,令販子就邊郡入錢四貫八百售一鈔,至解池請鹽二百斤,任其私賣,得錢以實塞下,省數十郡搬運之勞。異日輦車牛驢以鹽役死者,歲以萬計,冒禁抵罪者,不成勝數,至此悉免。行之既久,鹽價時有低昂,又於京師置都鹽院,陝西轉運司自遣官主之。京師食鹽,斤不敷三十五錢,則斂而不發,以長鹽價;過四十,則大發庫鹽,以壓商利。使鹽價有常,而鈔法有定命。行之數十年,至今覺得利也。

鹽之品最多,前史所載,蠻夷間自有十餘種;中國所出,亦不減數十種。今公私通行者四種:一者末鹽,海鹽也,河北、京東、淮南、兩浙、江南東西、荊湖南北、福建、廣南東西十一起食之。其次顆鹽,解州鹽澤及晉、絳、潞、澤所出,京畿、南京、京西、陝西、河東、褒、劍等處食之。又次井鹽,鑿井取之,益、梓、利、夔四路食之。又次崖鹽,生於土崖之間,階、成、鳳等州食之。唯陝西路顆鹽有定課,歲為錢二百三十萬緡。自餘盈虛不常,約莫歲入二千餘萬緡。唯末鹽歲自抄三百萬,供河北邊糴,其他皆給本處經費罷了。緣邊糴買仰給於度支者,河北則海末鹽,河東、陝西則顆鹽及蜀茶為多。運鹽之法,凡行百裡,陸運斤四錢,船運斤一錢,以此為率。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