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4)[第4頁/共5頁]
說完,劉備又調集了眾將官參加,親筆寫下遺詔,交給諸葛亮,感慨地說:“我本想和你們一同毀滅曹丕,不幸卻要半途分離。此後就費事丞相把我的遺詔交給太子劉禪,今後的統統事情,都但願丞相能夠指導他。”
顛末上述鼎新,齊國的氣力敏捷加強,為厥後齊桓公成為春秋期間的第一名霸主奠定了堅固的根本。
文王臥病在床,召見太公,當時太子姬發守在床邊。文王說:“唉!上天將要收回我的性命了,今後周國的社稷大事就要靠您了。現在我想再聽您講講至理名言,以便將它們明白地傳給子孫後代。”
在遺詔裡,劉備警告兒子劉禪:“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也是劉備平生都在踐行的兩句話。
太公答覆說:“仁愛、公理、虔誠、信譽、英勇、智謀,這些就是所謂的‘六守’。”
太公曰:“大③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④,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⑤。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全,則國安。”
太公問:“您想要曉得甚麼?”
①與:賜與,拜托,引申為任用人才。
劉備看了看擺佈的將官,見馬謖也在,就叫他先退出去,然後對諸葛亮說:“這小我言過實在,不能重用。丞相你要慎重考查他。”
在提拔人才方麵,管仲創設了“三選”製。他規定各鄉把本鄉中有才德武功的人推舉給國度,此為第一選。有關部分對這些人停止試用考覈,將此中優良的人保舉給君主,此為第二選。君主再親身考覈,任命合格者為上卿的助手,此為第三選。為了加強君主的權力,管仲要求桓公把握生、殺、富、貴、貧、賤“六柄”,采納“勸之以犒賞,糾之以科罰”的辦法。
④鄉:行政區劃單位。泛指都會以外的處所。
文王問:“如何謹慎地挑選合適六守標準的人才呢?”
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全,則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