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1)[第4頁/共5頁]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偶然,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地點,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地點,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地點,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地點,天下歸之。”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①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螭,非虎非羆,兆得公侯②,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太公曰:“臣聞君子樂得其誌。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
文師第一: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
文王問:“這二者之間有甚麼類似的處所呢?”
通過察看,他發明劉備胸懷弘願,才略過人,並且能夠善待部屬,還非常馳名譽,因而,他前去新野去拜見劉備。當時,劉備正想交友荊襄一帶的有識之士,見到很馳名譽的徐庶前來投奔,喜不自勝。劉備當即把他留在營中委以重擔,還讓他參與清算軍事,練習士卒。
文王上前慰勞並扣問:“先生,你喜好垂釣嗎?”
太公答覆說:“我傳聞君子都樂於實現本身的抱負,而平常人則樂於做好本身的事情。現在我垂釣,就與這個事理差未幾,並不是真正地喜好垂釣。”
文王曰:“樹斂如何,而天下歸之?”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皋陶③,兆比於此。”
⑤畢:都、全數,此處意為獲得。
文王說:“卦象前兆真的是如許嗎?”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邪?”
徐庶學習的時候非常儘力,再加上他資質聰慧,以是進步很快。因為徐庶為人忠誠豁達,他的同窗和教員都非常喜好他。不久,他就有了很大的名譽。
周文王要去打獵,一個名叫編的史官為他占卜後說:“您此次在渭水北邊打獵,就會有嚴峻的收成。此次收成的不是龍,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卦象顯現的是您會獲得一名公侯。他是上天賜給您的教員,有了他的幫手,您的大業將日趨昌隆,並惠及您的子孫。”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切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劉備的目光冇有錯,徐庶的目光也冇有錯。公元204年,劉備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鄴城之機,出兵攻打許昌。留守許昌的曹魏大將夏侯惇帶於禁、李典等出兵抵抗。劉表因為驚駭曹操,回絕出兵互助。劉備兵弱將少難擋曹軍,眼看局勢已去。在危急關頭,徐庶獻策,建議放火燒營,並佯裝退兵,然後派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領兵埋伏以待曹軍的追兵。夏侯惇不知此中有詐,遂不顧李典的禁止,與於禁率輕騎追擊劉備。劉備埋伏的軍隊同時建議打擊,將曹軍團團圍困,終究,曹軍傷亡慘痛、慘敗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