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風流且付笑談中:將相逸事篇 (2)[第2頁/共4頁]
典範溯源
出處:《承平廣記》
冒牌鬼爹
當時西安地界大旱,弓韜先生就帶領世人去終南山求雨。山邊有座古廟,廟裡立著一尊美少年的泥像,身穿富麗的衣帽,打扮如同漢朝的公侯。弓韜先生問羽士是甚麼神,羽士說是孫策。弓韜先生想,孫策是江東的霸主,從未到太長安,且孫策有武才,該當有威武鋒利之氣,但這個神態嬌妍嬌媚,像個女子,便思疑他是邪教的神。當時正趕上要修建太白山的龍王祠,弓韜先生籌算把這座廟拆了,拿質料去蓋龍王廟。
典範溯源
唐朝州西十餘裡,有大槐,震雷所擊,中裂數丈。雷公夾於樹間,吼如霆震。時狄仁傑為都督,賓從往觀。欲至其所,眾皆披靡,無敢進者。仁傑單騎勁進,迫而問之。乃雲:“樹有乖龍,所由令我逐之。落勢不堪,為樹所夾。若相救者,當厚報德。”仁傑命鋸匠破樹,方得出,厥後休咎必先報命。
異史氏說:“阿瞞(曹操的奶名)的案子,想必改換了幾十個閻王了吧。投畜道、過劍山等各種刑法章程都有,曹操罪過昭彰,量罪用刑並不費難。這個案子幾千年冇法結案,這是為甚麼呢?莫非是臨刑的囚徒為求速死,而閻羅使其求死不得嗎?太奇特了!”
山東萊蕪有個秀才叫李中之,為人樸重誠信,從不曲秉公交。他每隔幾天便昏死疇昔,身材生硬,像死了普通,過了三四天賦復甦。有人扣問他所見到的,他卻半點都不泄漏。當時縣裡有個姓張的讀書人,也是每隔幾天便昏死疇昔,他奉告彆人說:“李中之是閻羅,我到陰司也屬他統領。”那邊的門殿春聯,他都能詳細報告。有人問:“李中之明天到陽間辦了甚麼案?”張生說:“記得不太詳細了,隻記得有一件是審判曹操,打了二十大板。”
可駭係數:★★★
異史氏曰:“阿瞞一案,想更數十閻羅矣。畜道、劍山,各種具在,宜得何罪,不勞挹取;乃數千年不決,何也?豈以臨刑之囚,快於速割,故使之求死不得也?異已!”
萊蕪秀才李中之,性直諒不阿。每數日輒死去,僵然如屍,三四日始醒。或問所見,則隱蔽不泄。時邑有張生者,亦數日一死。語人曰:“李中之,閻羅也,餘至陰司亦其屬曹。”其門殿春聯,俱能述之。或問:“李昨赴陰司何事?”張曰:“不能具述,唯提勘曹操,笞二十。”
當天早晨,弓韜先生夢見阿誰神召見他,說:“我不是孫策,而是漢朝的大司馬董賢。我被王莽所害,死得慘痛。上帝憐憫我冇有罪,固然做大官,受皇上恩寵,但是冇有侵犯朝中的官員,就封我做大郎神,掌管這一帶的氣候。”弓韜先生明白了,這是董賢,記得《賢傳》裡描述他“斑斕自喜”,就細心地看個不斷。董賢神采不悅,說:“你彆被班固騙了啊。他寫的《哀天子本紀》,已經說皇上冇才氣,不能生孩子,又如何能寵幸我呢?這是自相沖突啊。當時我們君臣之間乾係很好,我同皇上一起睡臥,的確是究竟。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兩位將軍也遭到如許的恩寵,史乘上卻並未把二人視為安陵、龍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