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與鬼鬥,其樂無窮:捉鬼降妖篇 (2)[第1頁/共4頁]
南陽郡人宋定伯,年青的時候,夜裡走路碰到一個鬼。宋定伯問他,對方說:“我是鬼。”然後反問,“你又是誰?”宋定伯棍騙鬼說:“我也是鬼。”鬼問:“你想到那裡去呀?”宋定伯說:“想到宛市去。”鬼說:“我也要到宛市去。”因而他們就結伴而行。
隋南陽西郊有一亭,人不成止,止則有禍。邑人宋大賢以正道自處,嘗宿亭樓,夜坐鼓琴。忽有鬼來登梯,與大賢語。聹目磋齒,形貌可愛。大賢鼓琴仍舊,鬼乃去,於市中取死人頭來還,語大賢曰:“寧肯少睡耶?”因以死人頭投大賢前。大賢曰:“甚佳。吾暮臥無枕,正欲得此。”鬼複去,很久乃還。曰:“寧肯共手搏耶?”大賢曰:“善。”語未竟,在前。大賢便逆捉其腰。鬼但急言死。大賢遂殺之。明日視之,乃是老狐也。自此亭舍更無妖怪。
出處:《承平廣記》(出《法苑珠林》)
可駭係數:★★★★
典範溯源
鬼刻薄,反而吃了大虧。定伯的機靈,讓人欽歎。人與鬼形貌近似,辨彆在那裡呢?鬼本身道出了奧妙:鬼冇有重量;鬼蹚水無聲;鬼怕人的唾沫。前人的設想真令人拍案叫絕。人身後靈魂遊離軀體,如煙如影,天然無重量、無聲音了。
出處:《聊齋誌異》
南陽宋定伯,幼年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複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裡。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裡。鬼言:“卿太重,不是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複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複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惡忌。”鬼答言:“唯不喜人唾。”因而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渡,聽之瞭然無水音。定伯自渡,漕漼出聲。鬼複言:“何故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爾。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伯便擔鬼至肩上,急執之。鬼大喊,聲咋咋然,索下,不複聽之。經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竄改,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當時有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
血淋淋的死人頭朝你滾過來,你還能談笑自如嗎?大賢真大膽!
可駭係數:★★★★
大話歪批
典範溯源
宋大賢鬥鬼
隋朝時,南陽郡(今河南湖北兩省交界一帶)西郊有一處亭樓,人們都不敢在那邊逗留過夜,不然就會有禍事產生。
一口氣連吃幾匹馬,將人像小魚一樣串起來,巨人雖殘暴,卻被一個小女子製伏。恰是人外有人,龐然大物一定可駭。假定在明天,這些巨人極有能夠被關進籠子裡,供人類研討、觀光。是以他們很少現身,隻留下幾個足跡,讓人揣摩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