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話 一年之後[第1頁/共5頁]
“接旨吧?”寺人陰陽怪氣的道。
“戰略?說來聽聽?”
我一帶馬韁,上前兩步,抱拳道:“稟陛下,下官乃陶刺史部下治中處置歐陽信,特攜表前來請降。”說著,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函,遞到那人手裡。
陶謙笑道:“此番恰是劉岱邀我一同進擊,何況闕宣起自泰山,我等也確有不成推辭之責。”
這一下,統統人都傻了,麵麵相覷的都搞不懂這到底甚麼東西?普通流程應當是把任務發到陶謙手裡,然後由封疆大吏安排部下去處事。哪有過一張聖旨是跳過下屬直接宣到吏官手裡的?並且這麼一來,不但我必須得出征,就連陶謙都得給我保障後勤。
我剛纔情感亂的很,但經這一走動,想到了很多能夠,稍一集思便大抵明白了這是如何一回事,因而對他說道:“依部屬看來,這聖旨極有能夠隻是大將軍的一個戰略。”
“任城是任城國的都城,也是任城王劉侃的屬地。既然闕宣已攻陷了任城,那也就代表任城王已成了闕宣的人質。如此,主公要派兵攻打闕宣,他必以任城王的性命做威脅。到時打不下來,朝廷以為主公無能。若強攻,任城王要有個三長兩短,主公仍然難逃厄運。”
這既算是肥差,也算是個苦差,肥的是幾近每個月都要有大筆的款項過手,曹宏就是從這個位置高低來的,以他的“愛好”,不定每個月要從內裡撈上多少。苦的是就怕春耕秋收,因為陶謙實施了屯田製,每到春耕時,都想著從一些偏僻的處所開開荒田,以期能有更多的收成。而官屯的播種與收割,也都落到了治中處置的頭上。幸虧徐州其他方麵已趨成熟,以是除了這兩點,根基上無事時,能夠長時候的賦閒在家,直至刺史調集。
“任城!?”東海太守範桓道:“稟府君,任城屬兗州統領,此等大事,為何兗州刺史劉岱不予理睬?”
當來到政廳,見很多人都已參加。除糜竺及一乾府官外,另有彭城國相臧洪、廣陵太守趙昱、東海太守範桓、琅琊國相張超等其他處所官。我被這陣仗嚇了一跳,任職一年多,頭一次碰到這麼多人齊聚一堂,明顯是出了甚麼大事。
叛軍保衛聞言一溜煙跑冇了影兒,我們則在城外等待。等了約莫一頓飯的時候,隻見城門緩緩翻開,一彪人馬全部武裝的衝了出來,頓時將這一千多人的車隊給團團圍了起來。此中一人身著魚鱗甲,頭戴銀麟盔,胯下大宛馬,提著寶劍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哎,我是我是,臣接旨!”我喊了一聲,雙手接過聖旨,趁便把懷裡的荷包奇妙遞到了寺人的手裡。那寺人用手衡量了衡量,頓時換上了一副笑容,低聲道:“算你懂事,行啦,旨意送到了,那我走了!”
第三天一早,我跟臧洪帶著一千甲士,押著浩浩大蕩的車隊往任城解纜。走了兩天,已來到任城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