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4頁/共4頁]
不等逃得灰頭土臉的袁遺有閒暇震驚他們如何會在此地安營,見著他們神態倉促,傷痕累累,還搏命護著那弱質文人,燕清那裡猜不出他們身份,連說話機遇都不給,直接命人將他們拘下,周到把守起來。
“光憑荊州劉表,徐州陶謙,南陽袁術,和固然極具將才、卻初下青州,安身未穩之曹操,皆都不敷為懼。”
呂布唔了一聲,倒自個兒揣摩出了點花樣來:“的確,留著可與紹換些賦稅。”
“至於袁術本人,於行兵兵戈一道,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名聲不及其庶兄,空有嫡子血脈,然屠董董不滅,殺兄兄不死,本身倒是越打越今後縮去了。誰敗了都去投他,卻不是因他有仁德雋譽,而是知他毫不抉剔的好胃口。帶著些一有不逮,就易潰思逃的敗兵殘將,又怎敵得過我等百戰的精銳之師?必敗無疑!””
“現有鷸蚌相爭,我等為何不做此漁人?急出兵,緩攻城,無妨在細陽靜候佳音,等兩邊兵疲懶惰,兩敗俱傷,塑成亂局之際,再敏捷拔營出兵,一舉拿下便可。”
冇有人會思疑,在呂布在救駕後再立下歸還玉璽的大功,大喜過望的天子劉協還會摳門到連個戔戔揚州刺史的官職都捨不得犒賞出去。
不得不說,也就袁紹一派的人會有如此設法,實在太甜了。
在朝廷商討出新的揚州刺史人選,且派來此處前,最早坐不住的,並非離得比來的幾州軍閥,而是在河東深陷與公孫瓚之間的苦戰的袁紹。
當場址了智囊賈詡和三位將領留下,領三千人馬鎮守火線,其他人則各自回營調兵,本日解纜。
為保住高深莫測的架子,呂布當場憋住了冇問,回到營帳中,便能夠放心說出口了:“如果怕他泄漏動靜,怎不直接殺了了事?”
徐庶輕咳一聲,他與燕清私交甚篤,是以就算感覺極其不當,也隻是非常委宛地表示了質疑:“此時出兵,會否過分倉促了些?不如待開春再決,一來便於張望,二來也好養息。”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劉協無情無義,要來卸磨殺驢,對峙另派人選,連個虛銜都吝於賜賚這一套,他們手掌揚州實權,燕清也有無數體例去架空這個空降兵。
雖於群雄並起的東漢末年,奉了朝廷旨意出任一州刺史,他卻未創下任何亮眼功勞,也未曾有過不實在際的野心,庸庸碌碌的平生由疾病給平高山畫上了停止符,以後也隻在史冊上留下如此寥寥幾筆。
燕清半點不想把這意味意義大於現合用處無數倍的燙手山芋留在身邊,來磨練呂布的便宜力有多強,而歸還給劉協,無疑是最好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