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輿情[第1頁/共4頁]
想起當日在維揚書和成若愚一番對談,他不由感慨,“若真能還利於民也還罷了,隻是到最後還是還利於官紳。不征礦稅,國庫財務銳減,賑災河工出兵用餉又是捉襟見肘。眼盯著老百姓種地那點錢,這些人倒都不考慮小民的辛苦艱钜了。這摺子上說梁明借征稅貪瀆,從昇平一朝我熟諳他起,他就是個謹守本分無慾無求的人。他在外頭的宅子我也去過,平平常常的一個兩進院子,靠他俸祿足以付出。我不敢鑒定他必然冇有這些事,但不管如何,都該等人返來查清楚再說。”
“內帑?”趙循嘲笑道,“哼,既如此,老夫明日就上摺子,願從己身做起,號令京師官員、勳戚俱都省儉用度。連帶宮中破鈔,老夫也會諫言儉仆!我看你屆時另有甚麼事理可言!”
時下的盛極榮光,已超出了身份所能接受,就算國朝宮府一體,就算林容與已是人儘皆知,大家默許的內相,但盛寵之下呢,隻怕接下來就會是費事不竭。
將摺子擲於案上,容與抬首道,“客歲礦稅歲入四百八十萬兩,是近十年間來最多的。可惜這筆錢充入國庫和內府,白花花的銀子到不了處所官手裡,另有那些受處所官庇護的大小商戶,得不到實惠早就橫生不滿。這時候發作不敷為奇,隻是鬨得如許大,處所官員怕是早有籌辦,或者乾脆就是幕後推手。還是那句話,不吝大動兵戈,製造言論,所圖者不過是個利字。我看很快就會再有人上疏,建議免征商稅礦稅,改增徭役,至於勸諫的來由,天然也是還利於民這類冠冕堂皇的話。”
容與所料不差,隨後各地官員連續上奏,要求停止征收礦稅,改增田賦徭役的摺子又如雪片普通飛入禦前,但是統統這類號令,都被他以百姓受天災之苦,安忍加派小民為由悉數采納。
麵對查抄成果,官員們仍擺出不依不饒的態勢,彈劾的摺子上清楚寫道,恐梁明早有籌辦,事前將其財產錢帛轉移至他處,且令司禮監查處禦馬監,不免會有失公允。
容與退後一步,那本書便啪地一聲落在腳下,冊頁被甩得散開來,暴露內容,恰是他為沈宇編寫的帝鑒圖冊。
“錢錢錢,滿嘴裡都是這阿堵物,虧你還是讀過聖賢書的,的確是奸商!”趙循更加不屑,痛斥道,“巧舌令色,枉讀典範!”
容與再耐釋,“如果處所官員肯共同,又何必調派內臣?內臣雖鄙人,但畢竟受製於宮規,受製於天子,相較外臣更便於皇上管控。處所官員大多有運營財產,很多亦有礦權,再同本地販子訂交,相互豆割好處,以是纔會他們各式禁止。如果真讓他們來征稅,大人以為,真有人能甘心放棄本身好處,做到公道公允?何況征稅所得,也有少部分充為內帑,正該由內臣收取才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