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頁/共6頁]
見其謀事,知其誌意。事有分歧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分歧者,賢人不為謀也。
凡趨合倍反,計有合適。化轉環屬,各有情勢,反覆相求,因事為製。是以賢人居六合之間,立品、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粵若稽古,賢人之在六合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流派,籌策萬類之終始,達民氣之理,見竄改之朕焉,而守司其流派。故賢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竄改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本/文/晉/江/獨/家/發/表,其/他/地/方/都/是/盜/版!請/大/家/支撐/正/版!-)
故口者構造也,以是封閉情義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以是窺間見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穩定,遨遊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觀要得理。故無目者,不成示以五色,無耳者,不成告以五音。故不成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成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前人有言曰:“口能夠食,不成以言。”言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分歧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若張置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其言非常,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此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複之,萬事不失其辭,賢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成。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賢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善也,而民安之,不知其以是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以是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而民不知以是服,不知以是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賢人以是獨用者,世人皆有之;然無勝利者,其用之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