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如此逃犯・紹興師爺[第2頁/共3頁]
不過,對於魏水這個設法,沈增還是存在思疑的。魏水的心機,莫非能瞞得過廟堂當中那些整日玩兒機謀的大人們嗎?莫非還瞞得過從小學帝王之術的天子陛下嗎?所謂的紹發兵爺,能夠不過是魏水一個挺好的夢罷了吧。
魏水看出沈增的迷惑,嘴角微微帶笑,卻說出了一句讓沈增驚奇的話來:“既然科考不易,那無妨就不去科考。”
“紹興文脈天然是非常鼎盛的。不說前朝諸代,便是我大明一朝,這紹興的文人騷人、才子大儒,也是多如繁星照夜,數不堪數啊!”
沈增聽得直點頭。聽魏水這麼一說,他也感覺,紹興此地的科舉實在是無形當中進步了很多的難度。劃一的學子,放在彆處,也許舉人都能中了。可在紹興,卻恰好極有能夠過不得府試、院試。但是,既然想好了要辦私塾,顧慮這些又有甚麼用呢?
“這能行得通嗎?”沈增不放心的問道。
魏水笑道:“沈先生,您放心就是了。我所說的這個彆例,是典範的前人種樹,先人乘涼。非得有個十年二十年,才氣真正顯現出它的好處來!您隻隨便想一想,這書院當中的孩子,都有同親同窗之誼。今後,凡是有一人能夠如假想般為官僚佐幕,則必將會提帶同窗。而凡是有十人成事,則不難有百人被保舉入幕。真到了魏某所假想的時候,則宦海無人不請紹發兵爺,為官必用紹發兵爺。大師同出一脈,動靜通達,則更能遊刃於宦海,決勝於宦途。並且,由幕僚而入朝堂,也並非是不成能的事情啊!”
“哎,沈先生,您這就俗氣了不是?”魏水眯著眼睛,笑著說道,“孔子取仁,孟子重義;而老莊無所為,墨子言於利。凡諸子百家皆言其得道於聖王,然其道又各分歧之。何故?蓋諸子皆讀聖賢之書,仿效聖王之濟世之法;然其側重分歧,故所得之法分歧,所得之道分歧。故故古之賢人讀聖賢之書者,乃欲得一道能夠行之於天下也!沈先生,這纔是讀聖賢書的意義地點。除了當官以外,另有很多的路途能夠去走,又何必必然要抱著科舉入仕這一條路走到黑呢?”
沈增不明以是,趕緊道:“願聞其詳。”
宦海無人不請紹發兵爺,為官必用紹發兵爺?同出一脈,相互相同?那到時候,大明,還是朱家的大明嗎?怕是早就成了紹發兵爺們的大瞭然吧?
“這個嘛……”沈增不曉得魏水如何俄然又跳到了這個話題,細心想了一會兒,才躊躇著說道,“如果說難處吧,當然是有的。初到蕭山縣的時候,我對這浙江的方言土語是一絲一毫都聽不明白。並且初來乍到,不及那些小吏們世故,常常被他們無端戲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