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4頁/共5頁]
3、禮俗訂交
西出陽關無端交。
白嘉軒當晚回到白鹿村,把《鄉約》的文字和朱先生寫給徐先生的一封信一起交給書院裡的徐先生。徐先生看罷,擊掌讚歎:“這是治本之道。不瞞你說,我這幾天正在考慮辭學農耕的事,徐某心灰意冷了;今見先生親書,示我幫扶你在白鹿村實際《鄉約》,教民以禮義,以正世風。”
張總督皺皺眉頭不知所雲。朱先生笑說:“我這歸去姑婆墳,一起上聽到孩童誦唱歌謠,謄寫兩句供你玩味。”說罷又背起褡褳要走。張總督先要用汽車送,又要改用肩輿,又要牽馬馱送。朱先生說:“不宜車馬鼓譟。”
日暮時分,朱先生走到一條小河邊,隔水相望,那邊已是穿戴清家打扮的兵勇。他走過木板吊橋,就被兵勇們截住,喝問不止。朱先生放下肩頭的褡褳,取出一方紙呈給兵勇們的頭子,那是方升當巡撫時親筆題贈給他的一幀條幅:學為好人。朱先生考中頭名舉人那年,曾經持續三次直言推卻了方巡撫汲引他的既定公文。方升不但不惱,反而更加正視他的風致,就擇取朱先生複書中的一句話“孺子願學為好人”題書回贈。這幀條幅現在成了通行證,在劍拔弩張的兩軍對壘中顯現奇效,兵勇們既不放心又不敢獲咎他,因而就把他帶有逼迫性地弄上汽車。朱先生真的聞不得汽車的汽油味兒,一起上吐得攪腸翻肚。
朱先生吟誦至此,熱淚湧流,轉過身扯開步獨自走了。
朱先生擊掌稱好以後,本身也吟誦起來:
朱先生已經踏上鹹陽大橋,一身布衣一隻褡褳一把油傘,晨光熹微中,仍然對峙著晨誦,連嗚嗚呼嘯的汽車也充耳不聞,直到張總督跳下車來堵住來路,朱先生才從孔老先生那邊回到實際中來,連連報歉:“總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攪你的打盹就單獨上路了。”張總督好氣又好笑說:“這十二個衛兵交給你,存候心,我已經給他們交代過了。”朱先生轉過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兒的兵士,搖點頭說:“這十二小我不敷。把你的兵將一滿派來也不敷。如果你能打過方升,你還派我做甚麼?回吧回吧,把你這十二個兵丁帶歸去護城吧!”張總督不由臉紅了說:“那你總得坐上汽車呀!”朱先生不耐煩了:“我給你說過,我聞不慣汽油味兒……”說罷一甩手走了,嘴裡咕咕嘟嘟又進入晨誦了。張總督追上來再次相勸,要他坐上汽車,帶上十二名顛末特種練習的衛士以防不測。朱先生卻悄悄鬆鬆地說:“你誦一首鹹陽橋的詩為我送行吧!”張總督心不在焉又無可何如地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