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潁川論士[第1頁/共6頁]
呂範不再多言。
趁便說一句,公孫越確切是個好孩子,他躊躇再三後竟然挑選跟著公孫珣留在了緱氏,這實在讓人欣喜。
“起首一個,乃是私學成風。”呂範如數家珍。“特彆是這些年,黨錮之禍連累潁川太廣,很多名流冇法退隱,就隻能在家辦學。當日第一次黨錮,李元禮在家辦學,長年都有千人跟隨,而當日如李元禮如許的人物,潁川起碼不下五六人,其他的大小私學更是數不堪數……不瞞珣弟,我曾在汝南碰到過從漢中去潁川肄業的人,此人走巴蜀,然後順大江而下,隻為能早一日到潁川。漢中人都尚且來潁川肄業,更彆說青徐兗豫荊揚的人物了。普天之下,如這般去處,大抵也就是我們那位鄭師叔地點了。”
“以是呢?”公孫珣不解道。
“這一點我倒是有些心得。”呂範微微一笑,彷彿對此問早有預感。
“略有耳聞。”
誰曉得,呂範再度點頭,反而力勸公孫珣趁機去見一見這些人物。遵循他的說法,也不要甚麼太丘公了,隻要荀氏八龍中一個誇上一句,那公孫珣的名聲當即就會在中原要地傳播開來。
但成心機的是,洛陽那邊卻揭示了一種詭異的態度,不管是被今文派所統治的中樞,還是高高在上的天子,竟然都保持了沉默。
因而乎,公孫珣頓時就反應了過來:“子衡兄的意義是說,此地儒法並舉?”
“必定不是天下表率李元禮,不然他就不會死在監獄中了。”
“另有郭氏與鐘氏,這兩家的鼓起時候實在和荀、陳兩家很近,鐘氏的鐘皓也是潁川四長之一,而郭氏的郭躬,固然名聲冇有其他三家的那三位顯耀,但勝在族人枝繁葉茂,也是不成小覷的。”
“這是當然……當日去給張讓父親弔喪的乃是這潁川郡中名流執盟主者,太丘公陳寔。”說到這裡,呂範不由略顯感慨。“就是這一次,讓張讓感激涕零到現在。前幾年第二次黨錮之禍開啟,全天下破家滅門的王謝望族不曉得多少,連李元禮都被鞭撻致死,但這潁川郡中和陳氏有關聯的名族,固然不準仕進,但卻無一人下獄,更不要說甚麼破家滅門了。”
“或許是侄女收為養女,又或者是先生了女兒再入宮。”公孫珣轉頭解釋道。“就彷彿我與你說過的曹孟德,他祖父也是大寺人,而他父親曹嵩實在是被他祖父收養的族侄。”
呂範娓娓道來,公孫珣卻對一個老頭子和他兩個兒子完整不感興趣,他現在腦筋裡想的人物是陳群……如果不出不測的話應當是這老頭的孫子,也不曉得多大了。
對於貴顯於諸侯而言,洛陽和緱氏的不同大抵就像是現在劉寬和盧植官位的差異一樣,前者是坐三望二,指不定哪天就直接蹦到了三公的位置,後者則方纔離任了太守,身上就一個博士的報酬……就這,任命還冇正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