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頁/共4頁]
“這事確切是庾家不對。”
“當日,是殷氏六娘遣人送來手劄……”
經小童提示,桓容恍忽記得,那塊青玉確切有些來源。據悉是漢朝宮廷之物,玉料更是周時傳下。最後是兩枚套在一起的玉環,做工非常粗糙。後經工巧奴之手,砥礪成兩條遊魚,對口銜著一枚玉珠。每遇陽光,玉珠會瑩瑩發亮,非常可貴。
可貴見幾片白菜,卻在鍋裡煮得熟透,吃在嘴裡說不出是甚麼味道。
無端傷人,傷的還是大司馬和公主的親子,就算是烏衣巷的王、謝兩族,一樣要給出交代。
若不是為了兒孫出息,殷康豈會明知堂兄一支同桓溫不睦,仍執意同桓氏攀親。隻是事與願違,現在攀親不再希冀,隻盼望不要是以結仇,累得兒孫。
小童見其神情,機警的又取出一張漆盤,上麵盛放數個青黃帶紅的果子,不過嬰兒拳頭大,還掛著水珠。
南康公主的狠話早已傳出,殷氏女郎曉得禍事不小,都是提心吊膽,寢食不安。現在被關在家中,反倒長出一口氣。就像懸在心頭的重錘終究落下,無需再惶惑不成整天。
桓容放下湯碗,直接伸手抓過一個,哢嚓就是一口。
桓溫勢大,早有不臣之心。庾氏身為外戚,天然要匡扶皇權。顛末數年爭權,相互底子不成能握手言和。
“請郎君起家用膳。”
“我知。”殷康點頭,沉聲道,“但事已至此,多想無益。我已遣人往姑孰送去重禮,有郗景興幫手說項,或許事情另有專機。”
小童趁機奉上羊湯。不管對不對胃口,總要用些才氣服藥。
“大中正與你伯父有隙。”殷康持續道,“我所憂者,如桓氏藉機發難,其必將順水推舟。待你選官之時,怕會生出波折。”
冇有調查實際就冇有發言權。
比不上烏衣巷盛名,也不如長乾裡繁華,倒是風景美好,槐柳遍植。潺潺溪流流經處,飛簷探出樹冠,拱橋搭建精美,彆有一番美好風致。
但是,此事牽涉到南康公主,實在讓庾希傷腦筋。
真是這般,殷家名譽必將受損。
桓容在榻上翻滾,麵色慘白如紙,額間隱現一枚米粒大的紅痣,紅得似要滴出血來。
桓容趴在床上,目睹小童安排碗碟,舀起肉湯,嘴裡一陣陣發苦,從冇像現在這般記念青菜。
接下來數日,桓容始終臥榻養傷,整日同湯藥為伍。
庾皇後曉得事不成為,不得不吞下痛苦,低聲道:“諾。”
身為庾氏家主,庾希想到的則是更深層。看著不見悔意的庾攸之,隻能內心感喟。
身為外戚,不能幫扶天子,反而到處拖後腿,繼而惹上桓氏,是嫌活得太安閒?
自桓溫從庾氏手中奪荊州刺使,兩家便已經樹敵。
“你再臚陳當日之事。”庾希端坐蒲團之上,神情凝重,“一絲一毫都不要遺漏。彆的,當日你為何出府,為何去攔桓氏的牛車,誰攛掇你行事,全數說清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