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治吏風暴[第2頁/共4頁]
鄭國的戶貼,實在就是當代的戶口本,記錄著家住那裡,有幾口人,有幾個青丁壯……十足都一目瞭然。如果家裡有人滅亡,又或者添了新人丁,就要到官府停止重新登記。冇有按期更新的戶貼,朝廷賑災的時候,是不能領不到糧草的。
這老頭緊了緊身上的儘是補丁的衣裳,感喟道:“幸虧客歲修壩了,不然本年必定要發大水的……隻可惜,本年多雨,把田都給淹了……”
俄然,有一張木案跟前,傳出苦苦的要求。
“本年靈河以北雨水陡增,靈河以南確切乾旱了些,但有上遊的河水彌補,理應不會呈現嚴峻災情。但是,爾等竟然奉告朕,不算那些減免賦稅的,開倉放糧的縣城竟然高達三十餘個!”
水豐縣。
慶和帝環顧了一圈,發明底下這些大臣個個都縮著腦袋,噤若寒蟬。
氛圍裡的風不再潮濕、悶熱,開端變得乾爽、清冷。連綴不竭的雨水,也開端有了較著的、大幅度的減少。從本來的“五天一場大雨,三天持續細雨”,逐步地,三天、五天、十天賦來上一場。
他也懶得跟這些東西兜圈子,直接開門見山地說:“朕有一事想不明白,還望諸位愛卿為朕解惑。這靈河以北雨災更加嚴峻,為何靈河以南的賑災糧,用得要更加多一些呢?”
玄月的晨風,已經帶了點兒砭骨的味道。
而受災程度嚴峻的,就是全部縣城幾近顆粒無收的那種。就由朝廷出俱文書,令本地官員開倉放糧。至於如何放、放多少,就要靠本地官員的兼顧了。
先前說過,水豐縣陣勢特彆,三麵有高山環抱。這些都是充滿石頭的奇山峻嶺,山腳下都是已經黃色沙化的的瘠薄地盤。說句不好聽的,想要上山挖草根、扒樹皮,都冇有這個前提。
有些熟悉之人就自發地圍成一堆,來抵抗北風的侵襲。
他故意想竄改這裡的儲存近況,起首的,就是竄改這裡“遇雨則澇、遇水則洪”的地理環境。縱觀古今,最直接的體例就是要修渠泄洪。
慶和十七年十月,各地的賑災事情已經完成,詳細環境都已經寫成了奏摺,通過驛站呈遞上京。按照這些最新數據,朝廷要為來歲的雨災,做一份更加詳細的預算。
厥後,顛末刑部的多方窺伺。
當然,這場治吏風暴除了懲辦贓官貪吏的以外,以王穆之為代表的清官能吏也獲得朝廷的嘉許。固然因為任期的原因,他們都冇有馬上被加官晉爵,但卻在各自的經曆添上光彩一筆。
他的雙手撐在禦案上,微微傾身上前,聲音變得尤其淩厲,“諸位愛卿,三十餘個縣城是甚麼觀點,連在一起足有一個上品州郡那麼大!鄭國統共有幾個州郡?!上品州郡五個,下品州郡也不過是二十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