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1頁/共4頁]
秦錚笑道:“能夠這麼說吧。”
不過肖建軍接著又進一步解釋道:“我當然曉得,幾發導彈便能夠很輕鬆結束這幾艘日本兵艦,不過我們的反彈導彈的數量有限,打一發少一發,而炮彈固然也是打一發少一發,但畢竟數量多,每艘艦的備彈量都在千發以上,並且在太湖艦上另有彌補,起碼要比導彈充沛,是以用導彈打這幾艘二三千噸的劃子,實在是有些不劃算,我建議隻要對萬噸以上的戰列艦,或是大型的裝甲巡洋艦時才氣利用導彈,而對於這幾艘劃子,我以為用艦炮就充足了,固然我們的艦炮口徑不大,但考慮到技術和火藥的差彆,對於二三千噸的小艦,完整充足,並且我也並不是說絕對不能利用導彈,如果我們的艦炮真的不頂用,再用導彈也不遲。”
是以以如許兩艘反艦才氣強大的導彈保護艦,對於戔戔五艘不入流的兵艦,絕對是用牛刀殺雞。底子就冇有人擔憂戰役的成果。
不過這一次嶽陽艦傳返來的並不是登岸軍隊的動靜,而是向司令部陳述,本來在艦隊四周海疆,發明瞭有其他船隻活動的信號,嶽陽艦立即出動無人機停止窺伺,發明一共有五艘兵艦,在間隔嶽陽艦、襄陽艦約二十多裡的地區遊弋,而兵艦上的旗號是日本水兵的朝陽旗。是以艦長王海龍將圖片發還昆明艦,向司令部叨教行動,是遁藏日本艦隊,還是主動反擊。
其彆人聽了,也都幾次點頭,當代兵艦根基都是薄皮大餡,普通部位的裝甲為50-70毫米,重點部位也不會超越100毫米,不像在重艦巨炮期間,動輒就是幾百毫米厚的裝甲。這是因為當代戰役是以導彈為首要兵器,再厚的裝甲,也扛不住一發重型反艦導彈的進犯,是以兵艦的設想思路乾脆就不生長裝甲,相反能夠把減下來的裝甲重量安設更多的導彈。當然這到不是說當代兵艦就不正視防備力了,而是防備首要思路是“不捱打”, 而不是“挨住打”, 防空導彈的感化就是用來反對敵艦收回的導彈。
頓了一頓,秦錚又道:“按現在的兵艦分彆,秋津洲號屬於防護巡洋艦,原出處英國設想,在日本橫須賀水兵造船廠製作,1894年3月建成入日本水兵現役。標準排水量3100噸,艦長91.7米,寬13.14米,吃水5.32米,船麵裝甲厚50-75mm,炮盾裝甲厚115mm,航速19節;首要兵器152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不過在甲午戰役今後,秋津洲號就被列為二等巡洋艦,不再是日本水兵的主力兵艦。須磨號、明石號是同級艦,是日本在甲午戰役今後,以秋津洲號為底本自行設想製作的一型巡洋艦,能夠看作是秋津洲級的縮小版。標準排水量2700噸,全長93.5米,寬12.24米,吃水4.63米;船麵裝甲厚25-50mm,炮盾裝甲厚115mm;航速20節;首要兵器是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速射炮2門,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12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