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血火中成長[第2頁/共4頁]
喪失一個步兵中隊不算甚麼,可如果每天早晨喪失一個步兵中隊,四天就能喪失一個步兵大隊,十二天就能喪失一個步兵聯隊,一個半月就能喪失一個師團,隻要三個月,登岸上海的第3師團和第11師團就不複存在了。
“童亞仆呢?”何淩霄吼怒道,“他在哪?”
這個,是大日本帝國決然冇法接受的。
蔡仁傑囁嚅道:“童營長受了傷,現在還冇醒呢。”
幾近是同時,和知鷹二也在聯隊部召開了戰術檢驗會。
木下秀吉固然不太附和,卻也冇有持續辯駁。
淞滬會戰的時候,十幾個德械師就能在開闊地形跟五個日軍常設師團拚個旗鼓相稱,但是比及打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國軍幾十個師圍攻日軍一個二等師團都非常吃力。
真嚴格提及來,這個實在也不能怪中心軍的軍官,因為他們之前的敵手不是北洋軍就是處所軍閥的雜牌軍,戰役力有限,戰役意誌更是虧弱,凡是環境下,中心軍隻要一通猛衝猛打就根基處理戰役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個民風。
早在八十八師打擊虹口時,馮聖法就已經發明中心軍的基層軍官固然英勇不足,機變才氣卻嚴峻不敷,在實戰中凡是隻曉得一味的猛衝猛打,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不轉頭,成果戰果常常很有限,本身傷亡卻很大。
和知鷹二對此也是深覺得然,此次守羅店的吉野中隊固然得以幸運突圍,主如果因為中國軍隊戰術不當,如果再有下次,日軍就一定能夠滿身而退了,屆時垂釣不成,反而有能夠被中國軍隊吃掉香餌。
淞滬會戰中,中心軍上到軍、師長下到連、排長,仍然還相沿著之前打北洋軍或者處所軍閥的那套戰術,比方黃維這個書白癡師長,竟然親身擔負敢死隊長率隊衝鋒,又比方第一軍軍長鬍宗南,一個軍幾萬人馬都快拚光了,他還在明白日打反擊。
馮聖法旋即號令344團、348團當場修建工事,轉入防備,並且特彆提示蔡仁傑和周力行,防備工事的縱深要加大!
當下和知鷹二點頭道:“木下桑說的對,劈麵的支那軍正變得更奸刁、更難對於,垂釣戰術已經難以見效,再在前沿擺放少量軍隊無異於送羊入虎口,明天開端,聯隊的戰術應當做出改革,恰當加強前沿的守備兵力。”
值得光榮的是,此次周力行、蔡仁傑再冇有掉以輕心,而是服從馮聖法的號令加大了陣地縱深,348團、344團兩個團,安插的陣地縱深竟然超越了周遭兩千米,既便是作為全部防備支撐的鎮區,344團也隻擺了一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