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徐州大撤退[第3頁/共4頁]
但是,台兒莊大捷並未能從底子上竄改抗戰局麵。
與此同時,華中派譴軍也派出四個精銳師團沿津浦路北上,此中第9第13師團於5月9日陷蒙城,日陷永城,遂分兵兩路,第沛團經蕭縣直插徐州,第13師團經韓道口猛攻碭山,試圖與日軍第16師團會師碭山,完整鎖斷隴海鐵路。
反觀國軍,喪失的老兵和兵器設備卻很難獲得及時彌補。
國軍遲遲冇法在徐州疆場翻殘局麵,就給了日軍絕好的機遇。
霎那之間,垂危文書便雪片似的飛向武漢行營,老蔣一下就懵了。
因而,蔣委員長再次開端調兵譴將,從淞滬疆場、南京疆場上潰敗下來的幾十個師並未獲得充足的休整,就再一次開上了疆場,軍、71軍、74軍、78軍另有第l軍,都在聲援徐州的名單上。
兵團,是介於戰區跟個人軍之間的一個建製單位,如許國軍在師級以上就呈現了軍、軍團、個人軍、兵團、戰區五級批示機構,更要命的是,各軍團、個人軍、兵團乃至戰區之間常常會呈現交叉批示的局麵,再加上蔣或人在武漢的搖控批示,全部國軍的批示體係怎一個亂字得了,常常是上午一個號令剛下達,下午就改了。
“給我,還給我。”驢二蛋急了,伸手去搶。
日軍第第10師團主力固然蒙受重創,但日本具有完美的兵役軌製,更具有強大的產業根本,在極短的時候內,大量受過正規練習的彌補兵便從海內源源開來,疆場上喪失的兵器設備也很快獲得了彌補,兩大師團很快就規複了戰役力。
固然王玉蘭通過家裡的乾係替李子涵找到了另一條更好的前程,李子涵也很心動,但是考慮再三,李子涵終究還是決定歸隊,他始終割捨不下十九大隊的好弟兄們,也絕然不想當十九大隊有史以來第一個逃兵。
麵對殘暴的實際,蔣委員長因為台兒莊大捷而嚴峻發熱的腦筋終究冷卻下來,終究采取了白崇禧、陳誠等初級將領的諫言,果畢號令雲集徐州疆場的近百個精銳師沿隴海鐵路向商丘、蘭封、開封撤退,並放棄徐州。
針對國軍上百個精銳師雲集徐州疆場的無益局麵,日軍大本營敏捷調劑了擺設。
5月上旬,日軍第16師團從濟寧度過運河,連陷鄆城、單縣、金鄉、魚台、豐縣,日軍第14師團也從濮縣度過黃河,兵鋒直指蘭封,至此,國軍第l戰區與第5戰區的聯絡已被日軍完整堵截,墮入了各自為戰的窘境。
老兵們卻神情淡然,一個個仍在閉目打盹,乃至連站起來看一眼的興趣也冇有,經曆過淞滬大潰敗,麵前如許的場景已經不算甚麼了,起碼現在國軍的屁股前麵冇日軍追,而淞滬大潰敗之時,他們屁股前麵但是咬了九個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