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都市娛樂 >香鬱果 > 風生水起(六)

風生水起(六)[第4頁/共11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暮年自號抱冰。漢族,清朝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初期改進派根基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毛主席對其在鞭策中百姓族產業生長方麵所作的進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百姓族產業,重產業不能健忘張之洞。光緒十五年(1889),張之洞上奏朝廷,建議構築一條蘆漢鐵路,自蘆溝橋至漢口,以貫穿南北。他以為鐵路之利,以通土貨厚民生為最大,征兵、轉餉次之。他提出蘆漢鐵路是“乾路之關鍵,枝路之始基,而中國大利之萃也”。朝廷準奏,打算北段由直隸總督主持,南段由湖廣總督主持,南北分段構築,因而,清廷調張之洞任湖廣總督,修建盧漢鐵路資金缺口很大,張之洞就親身到南洋謀捐,結識了玄祖舅,兩人相見恨晚,推心置腹,玄祖父佩服張之洞的才調和派頭,張之洞敬慕玄祖舅的膽識和胸懷,玄祖舅終究有了報國的機遇,他不但本身捐了一大筆資金,還構造了愛國華商聯誼會,任會長,募集到的資金源源不竭的到了張之洞的手上,幫忙張之洞辦成了很多實業。光緒十五年冬,張之洞到了湖北。他花了很大的精力辦起軍用產業和民用產業,起首是籌建漢陽鐵廠,張之洞辦企業,也曾鬨過一些笑話,他電喻駐英公使薛福成購鍊鋼廠機爐,英國梯賽特工廠廠主答覆說:“欲辦鋼廠,必先將統統之鐵、石、煤、焦寄廠化驗,然後知煤鐵之質地如何,能夠煉何種之鋼,即以何樣之爐,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未可冒昧處置。”張之洞大言曰:“以中國之大,何所不有,豈必先覓煤鐵而後購機爐?但照英國所用者購辦一分可耳。”英國廠主隻得從命。成果,機爐設在漢陽,鐵用大冶的,煤用馬鞍山的。馬鞍山的煤,灰礦並重,不能煉焦,不得已隻好從德國購焦炭數千噸。從光緒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資560萬兩,還冇有煉成鋼,後改用江西萍鄉的煤,製成的鋼又太脆易裂。張之洞才曉得他所購的機爐采取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鋼含磷太多,便易脆裂,因而向日本告貸300萬元,這三百萬元遠遠不敷,玄祖舅又在南洋為他謀到一筆資金,有了這一大筆資金,纔將本來的機爐改用堿性配置的機爐,才製出優良的馬丁鋼。宣統元年(1909),漢冶萍公司的經理葉景葵批評道:“借使張之敞創辦之時,先遣人出洋詳細考查,或者勝利能夠較速,糜費能夠較省。然當時民風錮蔽,昏庸在朝,苟無張之洞鹵莽為之,恐冶鐵萍煤,至今尚蘊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