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雙向試探[第2頁/共4頁]
一個能夠不被劉夫人拉攏的親信,纔是袁紹真正信賴的人。
東郡太守橋瑁冒充三公收回檄文給各州郡,曆數董卓罪行,稱“受董卓逼迫,無以自救,亟盼義兵,挽救國度危難”,這纔有了十八路諸侯討董之事。
文醜冇有太多思考,道;“素聞王睿與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此次舉兵討伐董卓,王睿宣稱要先殺曹寅以正軍心。曹寅驚駭被殺,便冒充案利用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數說王睿的罪惡,號令孫堅將他正法。孫堅領受檄文,這才起兵殺死了王睿。至於張谘,傳聞是不予孫堅北上糧草遂才觸怒了孫堅,引來了殺身之禍。”
“文將軍,孫堅此人,你感覺如何?”袁瀾輕微的晃了晃頭,將統統糟糕的負麵情感重新掩蔽進了心底,回身以後,笑意溫暖的看向了文醜。
而文醜,恰好就是此中一個。不然,這半個月,袁瀾早就血濺荒漠了。
“孫堅辛苦一場,卻徒為劉、袁二人做了嫁衣。”文醜摸索的目標已經達到。
文醜隻是眉毛輕微挑動了一下,問道;“二公子此話怎解?”
“如果不出不測,等孫堅討董返來之時,就是他執掌荊州之日。而董卓一記安撫天下的分封,卻恰好成為了阿誰不測。劉表單騎入荊州,仰仗他漢室宗親的特彆身份和享譽天下的“八廚”名譽,不但獲得了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的幫手,更獲得了蒯、蔡荊州幾大世家的儘忠。僅靠著拉攏、打壓,一手爐火純青的機謀手腕,在短時候,竟讓劉表一介文弱墨客平亂掌控了荊州,風趣的很。隻是不知劉表這荊州牧還能當多久!待今後孫堅回到荊州,兩人之間必起爭端。畢竟劉表的上一任便是被孫堅殺死,雖說劉表也是藉此才得以接任荊州刺史之位,可他想必也不會但願本身麾下有一頭不受掌控的猛虎。並且就算他不計算之前之事,可孫堅也必將計算。本來即將到手的荊州此時成為了彆人的囊中之物,任誰都接管不了。一方是獲得了世家大族支撐的漢室宗親,一方是坐擁數萬精兵悍將的諸侯,孰勝孰負,倒是個未知數。”文醜娓娓道來,最後一句話卻帶上了戲謔。南邊越亂,耗損的兵力越多,對於將來他的主公袁紹南下的時候越有幫忙。
“蓄謀已久。”袁瀾毫不驚奇,輕吐出四個字。
十八路諸侯誰不清楚橋瑁所發檄文是假,但他們還是紛繁從各地起兵,為的是能夠占有大義、師出馳名。大漢雖已亂,但現在天下還是儒家正統下的王朝。儒家用三綱五常作為保護王朝軌製的品德教條,四百年來已經深切民氣,“君君臣臣”的次序又豈能亂。並不是誰都像董卓普通視名聲如豬狗,將其肆意踩踏毫不在乎,十八路諸侯們可不肯背上一個亂臣賊子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