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殺人的意義・賠償[第3頁/共6頁]
給死難者撫卹,是應有之義,方善悟按照大幸律法規定,已經列舉出來,並提交了相乾訊斷。但沐慈對訊斷上的數額不對勁,便發起增加。
又是一場狼籍!
至此,本相明白。
任何人扯謊,坦白,都不能逃過沐慈的眼睛。沐慈的精力力便是最好的測謊儀,天然曉得大當家的交代,並未扯謊坦白。
不是齊王嫡五子沐恒遣,倒是齊王的宗子沐恒過。
牟漁道:“您那庶宗子行事不密,當年兩位世子的不測,另有幾個證人在,要不要我給您找出來?”
沐恒過一腔愁苦,醉酒的時候就和忠義會的大當家透露。大當家因楚王府歸還內庫財物回宮一事,眼紅楚王府大財,但是曾對沐恒遣發起過劫楚王一次,卻被反對。
兩人便感覺若取了楚王性命,隻怕喝采的,趁機踩一腳的人居多,毫不會有人當真究查。便是新帝,嘴上定會究查,說不放內心還會讚他們,並不會大力輯凶。
他身為庶宗子,高娶了三朝老臣林有德(天授帝非常倚重的丞相)的嫡孫女。庶子娶嫡妻本就不輕易,兩個妻舅又因他的教唆,貪墨河工銀子,一個被查後放逐,一個因沐慈建議派兵彈壓主官上堤,直接死在了大水決口,垮塌的堤防上。
一個大男人的,捂著臉,跪在地上,對齊王叩首:“兒不孝,請容兒剃髮削髮……”
如此一來,一箭三雕。
這句話,通過案情及時報導的邸報,傳遍大江南北。百姓無不對楚王交口獎飾,讓沐慈的官方名譽進一步猛增。
但沐恒過倒是藏了很多事不肯說的,比如刺殺用的軍中製式兵器,是製止外流的,他一個冇多少實權的王府庶子,再受寵嬖,也不成能弄到那麼很多。
便是沐慈麵龐嬌美素淨,幼年體弱,也不讓人感覺可欺,隻顯出十萬分的純潔高貴,風華絕代,讓人生不出半絲不平、不敬。
方善悟站起家,鞠躬道:“殿下仁愛世人,乃我民,我國之福。”
沐恒過有刺殺楚王的動機。
更加上沐慈聰明無雙,行事有度,沉著沉穩,公道無情。
……
林家最有出息就是這兩個孫輩,這下全完了,那裡肯依,一向要嫡女與沐恒過和離。
性命,的確是無價的。
……
有此不孝子,齊王氣得啊……
大幸朝還處於宗法製,就是以家屬、村莊為一個團體的,如果族中出了殺人犯,則屬於家屬教養不力,羈繫不力,當然要承擔任務。
“我定下的補償金基準,也並非胡言,是以地區年總支出為一個基數。再按百歲計算,若殺死三十歲人,則補償殘剩七十年,七十倍。”沐慈能曉得天都城的年總支出,也不是臨時調查計算的,而是他在宮裡就把戶部尚書盧定國折騰得夠嗆,逼著人家把天下各種數據都算出來過的。